⑴服务网络化。依托“六有”大数据平台,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数字化就业扶贫互动机制,动态跟踪掌握贫困劳动者就业信息和需求。利用“苍溪就业”微信公众号、农民工服务等信息化平台,精准发布用人企业名单、岗位工种等岗位信息。截至11月底,发布岗位招聘信息1万余条,实现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⑵服务精准化。发挥东西部扶贫车间带贫效果,鼓励东部省份企业到苍溪创办产业实体。三门技师学院与苍溪职中共建“2+1”人才培养模式,免收学杂、住宿、保险等费用,提供假期交通补助和600元/月生活补助,毕业后优先安排在苍浙企就业。截至11月底,100余名苍溪籍学生已顺利毕业就业。⑶服务亲情化。在浙江宁波等农民工集中地建立5个农民工服务工作站,召开农民工慰问座谈会,收集需求解决困难。开通农民工专车、专列8车次,在火车站、高速路口设立“农民工爱心服务站”“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车票报销服务点”。截至11月底,召开慰问座谈会18场,解决问题困难4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