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互联网+”模式,加强隐患排查。利用移动端护林员定位管理系统,加强对636名生态护林员管理,动态掌握森林火险易发林区、重点乡镇、村的火情信息,确保快速调配灭火物资、人员,将火情打早、打小、打了。同时,协调朝天区广电网络公司,对接“雪亮工程”,试点安装重点林区火情监控视频点位4个。
二是“点+面”模式,密织防灭网络。在重点林区着力建设16个森林防火示范村,计划投入资金50余万元,每村建立1支群众应急扑火队伍。同时,加强区、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灭火体系建设,及时排查森林火灾隐患,加强火源管控。
三是“政府+社会+保险”模式,加大资金投入。通过“三个一点”,即项目资金补助一点,社会资金投入一点,保险资金返还一点,安排统筹80余万元投入森林防火体系建设,维修改造瞭望塔6座,建立火情、火灾监测点位4个,建设消防水池2个,补充采购防火服、灭火水袋、打火耙、灭火弹等防灭火物资2000余件(套)。
四是“宣传+处罚”模式,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村村响大喇叭、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防灭火法律法规,营造全民参与森林防火的良好氛围。运用法律法规和村规民约,依法依规对森林火灾肇事者做出行政处罚或批评教育,形成“批评一人、教育一片,处罚一起、震慑全区”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