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人民政府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打造项目服务“六中心”助力投资高质效运行 » 详情
打造项目服务“六中心”助力投资高质效运行
发布时间: 2021-09-06      来源: 市政府办公室
【字号:
打印

十八大以来,广元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投资、稳增长各项决策部署,始终突出项目投资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引擎地位,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全市项目投资呈现良好态势。为构建市县纵深推动、部门横向联动、社会各方协同的项目工作格局,形成全市促进项目投资、建设的整体合力,广元市建成六大项目服务中心(即项目策划储备中心、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财政评审中心、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管理中心、重大项目推进中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高质效推进项目建设,有力助推了全市项目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3474亿元,是“十二五”的1.29倍,特别是2017-2020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4年增速保持在10%以上、总量跨越4个百亿台阶,是全省4个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市州之一。

完善项目储备工作机制,奠定投资有序增长基础。2017年,广元市成立项目策划储备中心,专门负责协调和指导全市项目谋划、包装、储备等工作。自成立以来,该中心不断完善项目储备工作机制,狠抓项目储备质量,常态化储备项目总投资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为投资有序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坚持纵向指导、横向借鉴、上下联动,建立健全纵深推动、横向联动的项目储备工作机制,形成了项目谋划一盘棋工作格局。建立了政策研究指导工作专班,专题研究国家和省政策、规划、重点投向,定期制定项目谋划指导意见,指导全市精准谋划项目。围绕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奋斗主题,抓紧抓实十四五各项规划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政策机遇,结合中央、省预算内投资支持范围和民间资本投资意向,科学谋划和储备了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全面梳理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中重大项目,制定项目投资梯次推进计划,落实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督促落实开工条件,有效提高了储备项目转化率。依托四川省投资项目管理服务平台,全面形成1个全市总库、8个县(区)子库、N个行业子库的项目储备基本架构。截至2021年7月底,全市动态储备项目3738个,总投资1.78万亿元。将项目储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项目投资大比武、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红黑榜、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采取动态督查、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的方式压紧压实项目储备工作责任。2020年,全省项目储备工作考核,广元市位列全省第一。

优化项目建设联合审批服务,助力项目快速建成投产。2018年,广元市组建了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负责全市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组织、协调、督办、考核等,实行一窗进出、全程在线、并联审批,坚持网上导办、无偿代办、全程督办,加快项目审批进度。整合项目审批部门窗口服务资源,在市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辟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大厅,设置专家服务区、全程代办区、自助服务区、电子文档处理区,为项目业主提供 一站式服务,74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实现了一窗进出。优化审批流程,统一制作了11套流程图,将一般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一般社会投资建设项目、园区内工业、仓储及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带方案出让土地建设项目、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在50个工作日、40个工作日、35个工作日、20个工作日、9个工作日内。分阶段编印了12类项目审批办事指南,推行三单合一,形成了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并联审批运行模式。将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19项竣工验收事项集中到项目联合审批服务中心,实行清单管理,统一接件、统一验收、统一送达结论;涉及验收的规划核实、消防安全等踏勘事项,实行集中组织、一次开展;对于验收涉及的测量工作,实行一次委托、统一测绘、成果共享。着眼一网通办、一网通看、一网通管,大力推广使用四川省工改系统(2.0版),全市163家中介服务机构入驻网上超市,为项目业主提供中介服务。该中心项目审批服务做法得到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肯定,作为2020年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予以推广。

严格项目投入财政评审,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市财政评审中心负责审核项目投资预、决算,监管重大基本建设项目财政工作。制定了项目预算、政府采购、项目决算等各项评审业务工作流程,做到评审业务流程制度全覆盖。制定了《委托社会协作机构参与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等工作制度,规范财政评审业务操作。严格执行财政评审提质增效有关措施,落实预算评审方式、社会协作机构选取、协作评审时间等新要求、新标准,评审时间较原规定时限压缩约45%。实行特殊要求项目综合优先选择财政评审协作机构和社会协作机构坐班协作评审制度,最大限度选择最优社会协作机构。对财政评审过程中未正确执行行业操作规范、定额标准、行业信息价以及违反公序良俗、职业操守、行业自律规范等行为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负面通报和黑名单管理,累计通报项目15个、社会中介机构16家、从业人员15人。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强化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监督管理,特别是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合理。评审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完整登记收件日期、负责专家、协评中介机构等信息。实行项目评审月批露,按月公示项目评审情况,接受社会监督。2018年以来,该中心共评审项目242个,送审金额95.27亿元,审定金额86.61亿元,审减8.66亿元,审减率9.09%;开展财政财务监管项目8个,涉及项目总投资14.02亿元,核减1985.48万元。

强化项目施工设计审查,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2018年,广元市成立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管理中心,负责施工图审查备案一窗进出具体工作,推进图审领域改革。该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图审备案290件。2018年12月1日起,将消防、人防、预防性卫生专项审查纳入该中心进行施工图综合审查,减少了审批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广元市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开展联合审图,实现“多审合一”。利用四川政务2.0系统实施数字化联合审图,逐步实现无纸化申报及网上审查。积极开展备案形式制度探索,创新“服务前置、分段审批、容缺受理”工作模式,前置要件削减率高达90%,审查时限压缩50%,图审备案时限压缩80%,施工图审查备案时间由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之前的10个工作日调整为即时办结建立事中事后备案施工图抽查制度,推行事后交叉互审,对已通过联合审查完成后的项目,按相关考核管理办法进行事中事后复查评分,相关结果纳入审查机构的动态监督事项管理。实行会商制与专家审查相结合,图审查备案中遇到的一般性问题由分管领导组织科室负责人、办理人员会商解决,涉及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等重大问题组织专家复核审查。制定了《广元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审查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图审机构的动态管理,实行末尾淘汰制倒逼图审机构提高审查时限和质量,推动施工图审查行业管理改革创新。

加强项目建设统筹调度,促进投资加快落地落实。市重大项目推进中心负责牵头组织省市重点项目、中央(省)预算内投资项目等重大项目的统筹调度、协调推进和督促指导,牵头组织项目投大比武活动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建立健全领导联系、会商调度、巡查观摩、提醒预警、分析研判、督查督办六大工作机制,分年度形成省市重点项目、中央(省)预算内项目、集中开工项目以及重点项目困难问题调度台账。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推进体系,编制三级重点项目名单,落实市领导挂联重点项目方案。坚持项目推进按月分析通报,对推进滞后项目实行预警提醒和专报提示,确保三级重点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8年以来全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804亿元,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强有力支撑。依托全市集中开工活动,积极挖掘项目投资潜力,每年举行6批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累计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22次,开工项目3177个,总投资3839.5亿元。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监管平台,对在库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实行月监测、月调度,各年度四率批标在全省排位逐步提升,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重大项目困难问题会商制度,分层次由市政府和市重大项目推进中心进行会商调度,每年由市政府主要领导组织召开重大项目困难问题会商会4次以上,研究项目推进重难点问题。每年度制定项目投资大比武活动工作方案和考评办法,累计组织13个季度现场推进会,并按季度通报考评结果,全市项目投资工作形成了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保障公共服务事业发展。2015年,广元市成立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负责全市公共服务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储备、业务指导、项目评估、信息管理、宣传培训等工作。2016年以来,全市共55个项目纳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总投资额575.51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金额分列全省第四位、第八位。已有29个项目开工(其中已运营项目12个),总投资金额279.22亿元,9个项目列为国家或省级示范项目,争取PPP项目补助资金1.45亿元。2018年初,完成了对国道108线严家湾隧道工程等4个执行阶段项目的规范整改。2019-2020年,对尚未转入执行阶段的广平高速项目进行全面规范整改,确保2020年底广平高速项目顺利转入执行阶段。强化PPP项目运营管理,科学设定绩效目标,持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有序开展项目绩效考核,促进项目规范、稳定运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累计开展绩效考核37次,完成了10个项目的建设期考核和11个项目的年度运营期考核,并严格依据绩效考核结果向社会资本方支付运营补贴。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政策支持,准确核算PPP项目支出责任规模,规范综合信息平台管理,将入库PPP项目的政府支出责任全部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保障项目支出,诚信履约。建立健全PPP项目财政支出责任监测预警系统,实行动态监测,降低本级政府支出责任履约风险。目前,全市PPP项目各年度财政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均控制在10%红线以内。依托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公开披露PPP项目运行全流程信息,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对参与各方形成有效监督和约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