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政府规章制度2部
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1945件,满意率达100%
坚持厉行节约,制定“过紧日子”十三条措施,“三公”经费年均压减4%
持续强化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2020年入选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
我们尽锐出战拔穷根、摘穷帽,用五年的奋斗,实现整体消除绝对贫困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有序实施26个扶贫专项计划,选派各类帮扶干部4.8万人,整合投入财政资金456亿元、金融精准扶贫贷款294亿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款56.78亿元,举全市之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抢抓浙广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机遇,规划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5.7万个,18.5万名贫困劳动者稳定就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医疗救助贫困患者43.03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3.3万户,高质量实现7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73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4.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的“白叶一号”茶苗扎根广元。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危旧房改造等25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23次代表四川接受国家普查和考核评估,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等20余个全国全省性会议在广元召开,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没有少!
我们千方百计稳增长、提质效,用五年的拼搏,实现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相继跨越4个百亿台阶,突破千亿大关,经济总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市(州)排名分别提升1位、4位,经济总量超百亿元县达到4个。
在大规模减税降费背景下,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52.62亿元较2015年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突破3600亿元,民营经济增值年均增长7.3%。
工业实力不断增强,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40.62亿元,年均增10.7%,规上工业企业净增129户,年产值超50亿元企业、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铝基材料、绿色家居纳入全省特色优势产业,食品饮料、建材家居产业年产值别突破300亿元、200亿元。
现代农业扩量提质,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80万亩,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剑门关土鸡、肉牛羊和有机鱼产业快速发展,粮、生猪稳产保供。所有县区创建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区),建成国家农产品量安全市。
服务业加快发展,2020年增加值达到428.29亿元,是2015年的1.9倍。建成达、金橄榄等核心商圈,夜间经济、首店经济快速发展,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总额达到419.24亿元,年均增长8.7%,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2亿元。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落地广元,川陕甘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加速形成。
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建设成效明显,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国家全旅游示范区1个、天府旅游名县2个,新增4A级景区7个。
我们统筹兼顾夯基础、优环境,用五年的努力,实现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城乡发展。《广元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在全国地级市中首个获批,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全线通车,动车运用所一期即将投运,广平高速路基全线贯通,绵苍巴高速公路和京昆高速广元段扩容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广元机场新增航线7条,累计通航城市11个,广元港开港运行,嘉陵江时隔30年实现全江通航。
东部新城、北部新城与主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快,万缘新区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加17.5%、达到5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北二环、西二环主体建成通车,东二环基本建成,城市二环初具雏形。环城南路、滨河北路等城市干道完成改造,新建智慧停车场4个,建成新能源充电桩1万个,城市交通更加畅通。完成西湾水厂取水工程迁建,建成白龙水厂,实现城市双水源供给。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创建省级先进乡镇7个、示范村56个,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光纤网络通达率均达100%,农村电网全面改造升级,88%的乡镇通天然气,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刷新城乡颜值。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战役”,在全省率先建立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协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等机制,率先全域禁止焚烧秸秆、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大力整治环保督察问题和大排查问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白龙江、南河水质稳定达到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提高2.17个百分点、达到57.47%。大力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完成耕地质量类别划分。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有效处理率、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2%、60%、85%。
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市,被列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市、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地区,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我们持之以恒强改革、促开放,用五年的探索,实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117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供销社综合改革等20余项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获评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市。
完成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减幅分别达40%、42%、44%。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和下放公共服务事项167项,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实现全覆盖。创新建立困难问题会商会等政企沟通六大机制,扎实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5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实现首次“三证齐发”,企业开办、一般不动产登记时间压减至1个工作日,“最多跑一次”事项比率达100%,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办理,营商环境全省评价进入先进前列。
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由2015年的47%提高至2020年的61%,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有效发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转企改制、企业改制18家,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5家。
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纳入全省首批科技金融结合综合试点市,新建国家级星创天地9家,建成红心猕猴桃产业、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76个,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获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示范区各1个,国内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设施在我市投运。
开放合作持续深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浙广、九广合作和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持续深化,阆苍南一体化协同发展扎实推进。与重庆渝北区、合川区、南川区和广西防城港市等城市缔结友好城市,与俄罗斯乌法市、德国朗茨福特市、芬兰拉彭兰塔市开展友好城市交往。累计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19个,到位市外资金3000亿元。设立广元海关,建成公用型保税仓、阿曼广元产品展示馆,“广元造”产品通过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走向世界。
我们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用五年的付出,实现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坚持人民过好日子、政府过紧日子,民生投入占年度公共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65%以上,累计达到877亿元。
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51.3%、60.7%,收入倍差由“十二五”末的2.64缩小至2.49,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9.8万人、登记失业率稳控在4.0%以内。
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达91.13%,县区全部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验收,新增省级示范高中6所、中职示范校3所,本科上线率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建成全国唯一核工业高职院校,创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1所。
“健康广元”行动全面推进,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和川东北区域精神卫生中心,入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三甲医院达到6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外地来广就医人数年均占比在12%以上。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抓早动快、严防死守,慎终如始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牢牢守住了疫情防控四川“北大门”。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和城乡低保待遇逐年增长,累计支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救助资金超25亿元,老年人、儿童、失业人员等群体保障进一步加强。
改造城镇棚户区2.16万套、农村危房6万户、建设公共租赁住房1.7万套,30余万城乡居民实现安居梦。加强水利水电库区振兴发展,6.8万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提升。
镇、村两级文化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成功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第九届残运会暨第四届特奥会,持续举办大蜀道文化旅游节、中国(广元)女儿节等重大节会活动,“剑门蜀道·女皇故里”名片更加靓丽。
坚决守住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底线,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平安广元建设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获评全省一等奖,建成首批全国禁毒示范城市,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安全城市”,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7年排全省前列。
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人民防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海军广元舰”加入战斗序列,连续六届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完成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第四次经济普查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