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强化服务助力项目投资工作侧记
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相关部署,聚焦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围绕“主动办、办得了、办得快、办得好”,出台《2022年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十大方案”》(以下简称《十大方案》),以工程项目审批提速助力项目投资实现“开门红”。一季度推进建设项目2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3亿元,同比增长19.2%,在市级项目投资“拉练评比”中位居同类市级部门前列。
责任再增强,确保“主动办”。
出台的《十大方案》,明确提出打通市县两级招商部门,教育、卫健等11个行业部门,发改、住建等18个审批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为项目靠前服务、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紧抓责任落实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牛鼻子,《十大方案》明确提出要健全完善市县(区)工改推进机制,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充实工作力量、增加考核权重,进一步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流程再规范,确保“办得了”。
在《十大方案》出台后,市住建局牵头及时对办理流程进行了调整,并选派全权首席代表入驻政务中心,让申请人能够一次性办理完成。今年以来,全市按照《十大方案》要求,对现有审批流程进行再梳理、再优化,先后推动自然、发改、人防等18个项目涉审部门进一步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现“事进、人进、权进、章进、网进”,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门、一窗、一次”办。
针对企业群众线上办理业务不熟悉、操作不熟练的问题,《十大方案》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大省工改2.0系统的推广应用和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座谈、上门指导、视频连线、发放操作指南、制作短视频等多种渠道开展培训100余次,覆盖各级领导干部、部门经办人员、企业报建人员等5000余人。同时进一步优化和丰富“我要建商品房”“我要建工厂”等24个场景式审批服务流程,强化数字审图、多测合一等11个辅线模块在审批过程中的实际运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一网通看、一网通管”。
服务再细化,确保“办得快”。
一是强化并联审批。构建由联审中心抓统筹、工程综窗管进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并联审批运行机制,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资料、完成多项审批”便捷高效办理模式。二是落实政务专员。配齐配强120余名“一对一”项目辅导政务服务专员,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并联审批指导书,提升项目报建水平。三是提速中介服务。加大“网上中介超市”宣传推广,实现18类中介应进必进(目前已入驻237家),择优11类17家业务精、服务优、信用好的中介机构入驻政务大厅,打造“实体中介超市”。目前正在筹备建立工程建设项目中介服务协会,进一步规范行为、提升质效。四是规范公用服务。推动水电气信等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实质入驻市县区政务服务大厅、统一网上办理系统,报装提前至施工许可阶段完成,提供“一站式、打包式、便捷式”服务。
机制再强化,确保“办得好”。
为进一步确保工程项目审批成果,时刻发现问题和找准工作不足,出台的跟踪回访工作机制。通过12345热线、微信小程序、网络平台等多个渠道建立回访机制,全程跟踪回访项目辅导和审批服务情况,倒逼服务质量提高。笔者看到工作台账自1月以来,已开展回访529次,记录问题建议73条,总体满意率95%以上。同时,为着力推进审批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切实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十大方案》提出再深化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清理工程建设项目“体外循环”和“隐性审批”问题。今年以来按照“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的工作要求,完善并公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清单、审批流程和办事指南,对存在的多头申报、违规指定等14类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深入各级各部门开展督导检查8场次,各县区开展排查清理20余次,发现问题81个,全力巩固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