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统一设置栏目,促进村务公开内容规范化。在138个村40个社区统一标准,建立永久性固定村务公开专栏,统一设置基本情况、党(政)务、村(居)务、财务、事务五个栏目,将低保、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补助、计生奖补等12项惠民政策标准、落实到户情况全面公开,将村(社区)实施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质量监管、验收情况、资金拨付等关键信息和重点环节及时公开,将村级财务收支、债权债务、农村“三资”管理等每一笔收支情况及相关票据凭证张张公开,将监督电话、举报电话长期公开,做到村务公开内容全面、标准规范。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促进村务公开工作制度化。根据民生工作实际,坚持村务公开定期公开机制,便于群众监督。将惠民政策的享受条件、评定过程、享受对象等内容在审核确定后5个工作日内全面公开,将工程项目相关情况在项目下达后5个工作日内公开,每半月公开1次实施进度和监管情况,将村级财务在发生收支后5个工作日内公开,债权债务、农村“三资”管理每季度公开1次,将村民议定的事项、集体决策的事项每月公开1次,做到固定性内容长期公开,常年性工作定期公开,季度性工作及时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促进村务公开监督实效化。建立班子成员、机关股室分片区联系乡镇工作模式,每季度开展1次村务公开执行情况监督检查,通报检查结果,“发点球”提出限期整改通知,跟踪督导。指导乡镇、村(社区)落实村务公开管理员,督促管理员每月收集1次群众反馈意见,及时研判限时整改。对长时间未公开事项或公开事项不全面、不真实导致群众举报的,责成乡镇启动纪检监察追责问责程序,严肃问责相关人员。同时,将村务公开工作纳入年度工作培训计划,层层传导,压实村务公开责任,确保村务公开立体式监督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