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信息台账。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就业信息台账管理。全覆盖建立易地扶贫搬迁群众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帮扶措施266条。(2)定期分析研判。按季度实施跟踪监测,对发现有应就业未就业或就业不稳定人员,实施动态“清零”就业帮扶机制,在5个工作日内推荐就业。(3)落实就业措施。整合各类公益性岗位资源,优先安排用于搬迁户中的残疾人和就业困难劳动力。搬迁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3.74万人。建成全国创业孵化园区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个、市级返乡创业示范园区37个,扶持533名搬迁群众创业。(4)强化技能培训。依托县区行业部门、职业技术学校进行集中授课和实地教学,对搬迁户进行岗前培训,让搬迁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根本性提升搬迁户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