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万物丰茂,放眼广元大地,跳动着工业发展的强劲脉搏。
“聚焦环境优化,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市委八届六次全会强调,把发挥政策效力和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结合起来,从优化要素保障服务、强化发展人才支撑、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构建奖惩激励制度、完善专班推进机制等方面着力,打好政策工具“组合拳”,全力为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强要素保障 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从项目签约到首批订单发货仅用89天,这就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力证。项目签约后,相关部门主动对接公司需求,提供精准化服务,帮助我们办理所需各类证照,并协调解决水、电、气等一系列问题。”在位于昭化区的中国西部(广元)绿色家居产业城,美好世家家居公司副总经理刘瑞平由衷感慨,项目跑出“签约、落地、投产”加速度,主要来自广元优化要素保障服务的贴心护航,让他有信心在这里干一番事业。
要素保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助推器”。去年以来,我市聚焦17个重点产业主攻方向,健全“1+1+17”产业专班运行体系,包括8个工业优势产业专班,以专班化服务助推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完善,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完善以要素保障为重点的支持政策,我市将在财政、金融、用地、用能方面,持续推出支持政策,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主导产业集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彭仕扬说。
在财政投入上,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并组建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用以支持工业企业和重点产业发展。在金融支持上,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制造业信贷投放,工业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池规模不低于1亿元、工业贷款增速年均保持在10%以上,缓解企业短期融资难问题。在用地保障上,推行轻资产项目“拎包入广”、重资产项目“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的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亩均论英雄”评价机制,全面保障用地需求……
优营商环境 提质核心服务体系
建项目、抓生产、促发展,成为我市当下的主旋律。
我市铝基新材料产业被纳入全省35个特色优势产业;电解铝产能达61.5万吨,占全省产能的58%,规模居全省第1位;绿色家居、食品饮料等优势产业也竞相发展……
一个个项目的背后,彰显着我市凝心聚力,再造一个“工业广元”行动的决心。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全力提升服务效能,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让每一位投资人安心投资、专心创业,这既是投资人来广元投资的重要原因,也是工业强市的根基所在。
通过前期努力,我市被评为全国2021年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典范城市、2022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完成优化营商环境立法,全面推进营商环境综合改革,持续用好企业家恳谈会、营商环境“背靠背”直接评价机制,高效运行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和“12345”亲商助企热线,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服务水平,落实“园能办”“企能办”,推动惠企政策“即早即享”“免申即享”“直达企业”,打造尊商、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兴业福地。
兑现好政策 建产业人才集聚地
市“货运物流中台系统”项目近日收到一份“惊喜”——按照招商引资协议应该兑现的奖补资金28.8万元。市政务服务中心惠企专窗主动联系了解情况并协调处理,并落实由市国资委牵头办理,最终将28.8万元奖补资金兑现到位。
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我市按季度对县区、经开区工业核心指标进行综合考评,并给予资金激励。对在企业进规、项目引进、产值突破、效益评价、创新示范等方面对工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项目),甚至企业家给予一定金额的资金奖励。
“让政策红利无障碍直通企业,使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市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主动向企业送政策、送优惠、送服务,实现了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的蜕变;去年11月,四川省首家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在我市挂牌运行,也让服务围着企业“转”成为广元新常态。
“软环境”夯实发展“硬支撑”。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在环境优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更多优惠的政策条件,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留住人才,有力激发人才效能,推动人才工作与环境优化互融共进。
持续开展“广纳英才·元来有你”引才月活动、深化“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实施“蜀道英才培育计划”……围绕强化发展人才支撑,我市构建以人才资源为支撑的保障机制,大力实施产业人才集聚行动,让各类人才向工业领域汇聚,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产业人才集聚地。
从细微处入手到关键处突破,从政府有为到市场有效,从政策实施到人才支持……我市不断聚焦环境优化,全力打造工业经济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