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全域核算”。立足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探索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经济优势向健康优势转变,全覆盖开展区域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并通过资产量化转化GEP价值,招引实施生态康养运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以项目资金方式正向反馈,打造健康生活新环境。(2)产业“全域推进”。构建“大健康”格局,推动生态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农业资源,打造市级以上现代农林业园区13个,以特色果蔬、优质稻米为主导的生态健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开发茯苓、灵芝孢子粉等系列林下产品,在全省率先制定茯苓产业“352”标准体系,实现道地中医药产业与医养深度融合。打造提升药博园、柏林湖等康养旅游示范地,推出天然温泉疗养、药膳美食滋补、山地运动健身等系列的健康“套餐”20个。(3)环境“全域提升”。全域推进健康村(社区)创建,制定村级健康“六有”标准,建立镇—村—户三级指导队伍,多渠道开展健康宣讲。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三美建设”为载体,创建国家、省级卫生乡镇10个,打造美丽庭院2.4万户,全区卫厕普及率达95%以上,建成区、镇、村体育健身场所655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以“六好创建”为支撑,分类建立健康家庭创建台账,逐户培养健康明白人,改善健康微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