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务阵地有温度。依托现有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基础和阵地资源,结合乡镇管辖范围、人口规模等实际,科学分类便民服务中心场地标准,规范标牌标识,分设便民服务、集中活动、社会共建、休闲生活4个基本功能区,新增服务吧台、游客吧、众享社等10余个特色功能室,打造集便民休闲、集成办公、社会组织培育等为一体的多元服务空间。(2)服务设施有广度。按照"纵向四级贯通+横向广域覆盖",依托市云计算大数据中心搭建政务云平台,将服务网点接入高带宽电子政务外网。构建“云大脑+网络血管+神经末梢”完整服务网络,全覆盖升级区级政务服务大厅,亲民化改造12个镇便民服务中心,更载150个村级便民服务站终端设备,实现信息互通、业务互动。(3)服务力量有力度。将区级派驻机构统一纳入各镇管理,按副科级配备12个各镇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各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示范综合窗口,配备2名以上业务人员。坚持"人员不减、功能不减、场地不减”,在13个撒并乡镇原址设立便民服务站,均配备4名以上干部,与村(社区)合署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