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化管理。充分利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gis等技术,形成“一平台+三中心+ n应用”模式。通过无线网桥实现网络全覆盖,在大草堂、摩天岭等区域布设高清相机25个,实现珍贵动物实时高清回传。今年以来,回传有效数据360份。(2)动态型监测。以网格形式,通过收集大熊猫新鲜粪便、毛发,鉴定大熊猫种群分布情况和栖息地质量,建立大熊猫遗传谱系,逐步实现大熊猫种群的精细化管理。每年共有40人参与野外监测工作,出动1000余人次,填写表册约2200余份,完成网格207个。今年以来,开展种群动态监测2次。(3)合作式巡护。与甘肃白水江、陕西青木川、四川王朗等21个保护地建立联合巡护行动,签订6份合作协议,重点围绕森林防火、反偷盗猎、病虫害防治等内容开展联合巡护行动,并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今年以来,已开展6次联合巡护,巡护里程长达50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