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盘活资产分类帮扶。开展摸清家底、盘活资产、强化监管等措施,有效管理扶贫资产,并分类登记建立台账,确权登记4184个帮扶项目资产,梳理形成经营性资产1.05亿元、公益性资产10.49亿元、到户资产2.16亿元,实现闲置资产盘活率100%。目前,全区382个经营性扶贫资产通过多种运营模式,成功带动16185户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2)联农带农促进增收。推广脱贫户自营、村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委托代管等4种经营模式,有效带动12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同时,为脱贫户、监测对象设立帮扶资产后续管护公益性岗位91个,人均年增收达6000元,进一步提高了群众收益。(3)阳光监督规范管理。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实现帮扶资产管理各环节、全流程、全要素、全方位公开,同时由纪委监委牵头,联合财政、审计、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联合监管机制,有效解决有人建无人管、收益低成效少等问题,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和资产运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