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基地做优绿色链。创新“财政+社会资本+金融扶持”多元投入机制,整合撬动各类资金80.7亿元投入产业园建设,连片发展主导产业红心猕猴桃23.16万亩,成功创建全国猕猴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辐射带动全县建成规模化、标准化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39.5万亩。推行猕-粮、猕-菌、猕-药、猕-菜等套作模式,套作率达82.6%,园区综合产值提高9.4%。实施种养循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7%,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100%,产业园“两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8个。(2)促融合提升价值链。延伸加工转化、产销对接、农旅融合“三大链条”,建设产地初加工点、仓储物流基地等15个,产地初加工率超95%,引进培育龙头企业28家,建成红心猕猴桃集中精深加工中心、冷链物流中心2个,开发系列红心猕猴桃精深加工产品26种。建立红心猕猴桃电商营销中心,创新“基地+电商” “基地+超市+旗舰店”等产销对接方式,发展电商156家,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打造农旅融合景区景点65个,2024年第三产业总产值达26.3亿元。推广“龙头企业+专合社+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等方式构建小农户与村集体、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方利益联结机制,农企利益联结覆盖面达83.04%以上,带动种植户平均增收6700元。(3)抓研发构建科技链。创新“政府+科研院校+国有企业”三方合作模式,组建主导产业专家团队4个,引进国内外猕猴桃知名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32人,建设红心猕猴桃创新发展研究中心2个、红心猕猴桃资源圃50亩,猕猴桃良种、良法推广面100%。联合湖北大学等6所科研院所协同技术攻关,通过茎尖脱毒、诱导出芽等工序培育红心猕猴桃无病毒组培苗,较传统育苗带动亩产量提高20%,挂果时间提前1年。实施猕猴桃良种繁育能力提升项目,建成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1.2万亩,规范建设无病毒花粉基地、无病毒接穗基地等,年产优质猕猴桃苗木超40万株,本土育苗销往陕西、贵州等11个猕猴桃主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