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生态优势 培育生态文明城市风尚
——《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的决定》解读一
1月11日,中国共产党广元市第八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广元市委关于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决定》指出,优化环境、共建共享。着力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广泛共识,营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主动顺应和融入绿色低碳发展开放合作大势,广泛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建典范城市、共享发展成果。
围绕发挥生态优势,培育生态文明城市风尚,记者日前采访了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徐华伟和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济学院教授蔡文春,他们对《决定》作了解读。
记者:如何科学统筹政府、企业、公众三大主体,共建共享绿色低碳发展成果?
徐华伟:首先,政府要推进绿色发展。要科学统筹生态要素空间结构,严格执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多元投入长效机制,加强自然资源生态保护与利用,建设中国最干净城市,始终肩负着实施绿色发展的重任。
同时,企业要供给绿色产品。企业依托广元生态资源优势,建立生态资产运营平台,健全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和技术手段创新低碳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绿色食品、特色农业等生态产业,打造特色生态产品品牌,增加绿色产品的有效供给。
此外,公众需践行绿色理念。倡导公众树立文明、理性、节约的消费观念,形成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绿色生活的绿色理念,增强公众的责任意识和行动自觉,培育公众对共享经济、环保项目和绿色出行的认同度,促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良好风尚。
记者:要提高促进川陕甘结合部区域绿色发展的协同性,应如何有机统筹城乡、县域、省际三大布局?
徐华伟:实施绿色发展要正视城乡在人口规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现实差异,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既不能用城镇化思维、消费型模式建设美丽乡村,也不能用原生态理念、乡土性文化建设现代城市,应有机统筹城乡的先天优势和独特作用,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
实施绿色发展应充分考虑各县区在资源禀赋、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差别,全市要在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明确县区承担绿色发展的角色,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彼此补位,既独立发展,又不各自发展,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一盘棋”思想。
实施绿色发展应及时关注甘肃、陕西等邻省发展动向,在合理划定责任界限、加强多方沟通交流的基础上,谋求深度合作,实现共商共建、互利共赢,推进广元、陇南、汉中等市构建绿色发展共同体,增进共享绿色发展成果的认同度,合力构筑川陕甘结合部区域绿色发展高地。
记者:我市应如何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典范新广元?
蔡文春:我市立足市情实际,提出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目标,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重大行动,也是推进市委总体战略谋划的具体行动。
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4万亩,现代农业园区115个,成功创建为全国15个之一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同时已被列为全省首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通过生态康养旅游品牌打造,剑阁县、朝天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青川县被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利州区芳香南山、旺苍县米仓山大峡谷成功晋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我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 96%以上、PM2.5平均浓度常年保持在25微克/立方米以内,先后荣获低碳中国贡献城市、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
今后,我市应继续在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品牌打造以及典范城市建设等方面着力,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典范新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