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 传递文明新风
——我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文明高地”
仲春时节,行走在广元大街小巷,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经营场所管理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社区、路口……文明之花悄然和朵朵春花一同绽放,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日益增强,人人争做“新时代好公民”,越来越多的好人涌现,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社区)喜报频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齐全,村镇文明新风吹遍广元大地。
榜样示范引领
凝聚向上向善磅礴力量
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主题主线,我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力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营造了以德为先、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
广元是一座“好人”城。“全国道德模范”罗玮捐肝救人、“中国好人”杨昌洪助力战“疫”“四川好人”赵正德致富不忘乡邻……
近年来,我市坚持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深入开展“中国好人”“四川好人”“全国道德模范”“四川道德模范”“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系列评选表彰活动。
截至目前,我市已培树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860人,其中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中国好人”17人。
开展向自立自强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同志学习活动2200余场,《人民日报》刊发报告文学《庄严的军礼》。
选树广元市道德模范10人,评选广元“最美人物”60人。
先进模范以点滴善举不断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点亮了文明之光,让群众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唱主角、做榜样,激发全民知行合一的文明自觉,在全社会形成了善心涌动、善行如潮的道德风尚,助推我市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升,凝聚全市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推动文明实践
汇聚共建共享强大合力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于提升群众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自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以来,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融媒体”三中心融合发展,工作经验在中宣部《党建》杂志刊发推广,利州区女皇路社区实践站荣获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朝天区作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区,在全省率先推行将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网信中心融合共建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秦巴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朝天路径”。“爱朝天”APP文明实践板块里,该区文明实践的九大块工作均在线展示,群众可通过该板块了解到志愿者活动情况,以及该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情况。
城市属于每位市民,创建文明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大合唱”。
我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引领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已累计创成全国文明村镇18个、文明单位11个、文明家庭2个、文明校园2所,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颁布实施《广元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有我”主题活动6200余场次,组织“万名师生促文明”等十大活动1.6万场次……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热情持续高涨,凝聚起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坚持城乡统筹
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
近年来,我市以树立文明乡风、激发农村基层群众内生动力为目标,率先在全市农村全域推进以“十个好”评比、“十颗星”量化、“10%集体经济”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积分激励机制。
在广泛征求基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环境卫生好、自强发展好等“十个好”指导意见。县区对“十个好”进行细化,各村由村民“一事一议”制定村民日常行为积分细则。明确从村经济合作社、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等形式的集体经济收入中,提取10%的资金设立道德激励专项基金。
在苍溪县,村民可用道德积分优先竞争村里的公益性岗位;青川县在各村组建志愿服务队伍,道德积分可用于兑换农忙期间的志愿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已建设道德超市680余个,年评选星级文明户8万余户,投入激励资金520余万元,极大调动和增强了农村群众自强发展、移风易俗的内生动力。
正确的道德观犹如春风化雨,正润物无声地化作每个广元人的自觉行动。
机动车在斑马线礼让行人已成常态;大街小巷的纸屑、果皮少了;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社区邻里相处越来越和睦……
精神文明建设,每一个进步,都展示出广元的文明温度、道德厚度和精神高度。如今,文明已浸润于每位市民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城市精神的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