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石榴籽”,浇开“团结花”。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谋划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探索形成跨省联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运行机制,结出累累硕果。
与24个地市携手
在全国率先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
地处“川北门户、蜀道咽喉”,毗邻陕西、甘肃两省的广元,背靠大西北、连接大西南,自古就是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重要节点。
因此,在联创共建中,广元无疑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围绕这一点,我市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制定落实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形成“党政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创建格局。
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目前已经与甘肃临夏、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等省(自治区)24个地市签订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合作协议,有力推动了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每年举办的中国(广元)女儿节成为各民族“做得了和睦邻居、交得了知心朋友、结得成美满姻缘”的独特品牌,促进了毗邻地区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民族团结齐奋进,文化纽带聚人心。
我市与签约地市山水相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文化相通,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文化走廊,突出文化共育势在必行。
除编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广元卷》、创作《葭萌春秋》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艺作品、共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课题研究等措施外,我市还充分发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川陕甘及毗邻地区各族青少年在教育实践基地接受教育,全年常态化开展各族青少年夏令营、研学实践等活动300余场次,不断增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情感共融。
多元化发展
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产业发展成为各民族共融共富的“活水”。
紧紧围绕川陕甘及毗邻地区自然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等优势,我市结合作为川陕甘结合部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革命老区建设、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和政策红利,与签约地市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推动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等向边界优势特色产业聚集,拓宽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产业共兴,家园共筑。截至目前,我市立足“走出去、请进来”交流互动,吸纳陕西、甘肃等地各民族群众来广就业创业5400余人。
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企业到新疆等地投资建厂。开发“掌上民族”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帮助青海、新疆等地在广务工经商各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子女入学等困难问题,架起各民族流动人口与党委政府的“连心桥”。
…………
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各族人民,不断增强了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9月5日,我市与甘肃省陇南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就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推动形成区域要素对接对流、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开放融合协同发展新格局。
这是我市围绕联创共建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我市将持续深化拓展跨省联创共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工作,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