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的足音,奋斗的身影,让蜀道明珠广元生机盎然。
全市铝基新材料产业以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青川庄子工业园和剑阁金剑工业园绿色循环再生铝园区为“两翼”,规上企业高达45户;中煤广元燃煤发电项目获省发展改革委核准批复,是全省“十三五”至今核准的首个燃煤发电项目,创造了中煤“广元速度”;用水用气、招标投标等营商环境指标评价排名全省第一;这个夏天,曾家山民宿“一房难求”,从朝天看广元,民宿产业不仅“活”了,而且“火”了。
这个冬天,寒风四起,但一个个车间、一处处工地却是热火朝天的景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力把美好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建专班
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一业兴而百业旺。毋庸讳言,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横向看,广元GDP跨入全省千亿俱乐部,历史性消灭绝对贫困,发展迈上新台阶。纵向比,广元与全国、全省的差距仍不可小觑。突破的方向在哪里?抓手是什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毫无疑问,广元的突破口在产业,路径在专班。
看准了的事,市委雷厉风行抓落实,“1+1+17”产业专班运行体系应时而生。具体而言,1个重点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抓总,1个要素保障工作专班协调服务,17个重点产业专班主抓推进,35位市领导担任专班班长、副班长,13个牵头单位重点落实,20个成员单位协同参与,1000余名干部具体推动。
常言道,三分部署,七分落实。17个重点产业均制定了发展规划、产业图谱、招商地图和支持政策,明确了重点产业县域布局。与此同时,各县区对应组建产业专班,建立起市县(区)联动工作机制。市、县联动,打破产业发展“上热下冷”窘境。
专班运行效果如何?仅以绿色家居产业专班为例,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以来,该专班开展入企调研8次,走访企业36家。召开家居企业座谈会,收集企业意见建议18条并逐一落实解决。召开“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为企业融资贷款提供面对面服务。累计为企业解决“政策兑现、融资担保、水电气保供、生产运行等多个方面困难问题”20余个。有专班全生命周期服务,2023年1至11月,绿色家居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05%。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铝基新材料产业高歌猛进,进入全省一流方阵,建成中国西部(广元)铝锭贸易中心,2023年1至10月铝基新材料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28.7%;硅基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异军突起,产业招引实现“零”突破,成功签约通威集团年产40万吨绿色基材(工业硅)等项目5个,投资规模达266亿元;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勇攀高峰,茶叶、猕猴桃、核桃、生态畜禽水产等10余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加速成势,形成了13大类、近80个小类、上千种品种……
大抓产业、抓大产业在广元深入人心,以产业大突破推动经济大跨越步履铿锵。
抓项目
壮大总量支撑有力
众所周知,三驾马车齐发力,发展方能跑出加速度。持续发展,方能壮大经济总量。而千亿元的GDP,显然不能支撑广元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广元必须长久地扭住项目牛鼻子,以项目的增量夯实经济的总量。
2023年11月29日,挖掘机27台、压路机4台、装载机4台、钩机7台、运输车40台,共82台大型机械设备鏖战在承接西南煤炭调拨储运中心项目、占地1015亩的旺苍县黄洋工业集聚园区。“今天的施工场面虽然震撼,但不是高峰期,最多的时候同时作业的设备有100多台。”项目现场负责人自豪地对记者说。
为了一个又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全市上下可谓使尽浑身解数。
先看谋划。紧盯国省政策,高质量谋划交通、能源、物流、新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全市常态储备项目不低于3000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个数占比50%以上),项目总投资1.3万亿元以上。
再看推进。按照“一项目一方案”制定进度计划,落实专人跟踪掌握项目推进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强化资金、建材、水电等要素保障。创新季度项目投资“拉练评比”活动方式,将集中开会调整为现场汇报、现场点评,让大家现场参观时不盲目,集思广益、讨论交流有所感悟。持续实行重点项目推进和投资运行“红黑榜”通报机制,制定了“明星项目”“蜗牛项目”评定暂行办法,今年年初将评选出2023年度“明星、蜗牛”项目,评定结果、“拉练评比”排位、通报情况都将严格运用到综合目标绩效考核。抓项目,不走寻常路。我市发布首批10个重点产业“揭榜攻坚”项目,广发“英雄帖”,面向全社会招募人才组团攻坚、“赛马”比拼。一项项创新举措,激发全市上下大抓项目,形成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
终看成效。截至2023年11月底,2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3.64亿元,同比增长90.23%,提前4个月完成任务目标,超目标25.3个百分点;300个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111.1%,提前2个月完成任务目标,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23%。年内已竣工项目54个,包括绵阳至苍溪高速公路、四川TCL海能绿色再生铝及铝精深加工、四川实美铝型材及铝制品加工等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9个。
随着一个个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民生及社会事业项目、生态环保项目的竣工,广元的发展能级实现了蝶变。
优环境
创新机制赋能发展
营商环境被视为城市“软实力”。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元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加速推进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2022年8月16日,我市首次召开“广结亲(清)缘”企业家恳谈会,企业家代表们先后发言,市级有关方面按照“责任制+清单制”“123快办办好销号”管理制度,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5次,企业有了更加多元的诉求渠道。
服务市场主体无小事,优化营商环境无止境。除了构建“面对面”恳谈交流机制,广元还聚焦政务服务、政策落实、助企亲商,积极构建“背靠背”直接评价机制、“一站式”政策兑现机制和“全天候”在线服务机制,着力为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服务,真正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
把市场主体感受作为第一感受,每4个月通过问卷调查对县区、服务部门、重点单位进行集中全覆盖评价,办事企业、群众可以扫二维码,开展不见面“背靠背”直接评价,倒逼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在释放政策红利上下功夫,1484项惠企政策服务事项纳入集成化管理,做到“一网”通查、“一键”匹配、“一秒”推送、“一站”服务、政策兑现“全程网办”,截至目前,“一站式”兑现惠企政策资金67.23亿元。在提速上做文章,企业来电3秒内接线,短信及其他媒体3分钟内受理、10分钟内派发工单,承办单位1小时内签收并与来电企业沟通,自2023年5月开通以来,已受理涉企诉求600余件,打造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升级版,架起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连心桥”。
“事情解决了,农民的租金和工资及时支付了。”近日,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接到昭化区某合作社负责人反映的问题,立即交市金融工作局核办,经督促,某支行上门核实信息后,将因企业法人变更,被银行冻结的账户恢复正常状态。
投诉举报是营商环境优劣的“晴雨表”,广元始终把监督挺在前面。2022年11月,市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揭牌成立,成为全省首家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由市纪委监委机关负责日常运行管理。运行一年多来,先后受理各类投诉反映434件,办结398件,办结满意率达92%。
创新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当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店小二”,广元成为投资洼地、兴业沃土,获评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中国投资环境质量十佳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入选中国地方政府效率“百高市”。
树形象
营城布局方兴未艾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广元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明确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总体定位。
利州区和成原著小区新打造的“雨水花园”是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探索。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被用于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净化雨水,渗入土壤补给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修破损、通堵点,补短板、提颜值,利州东路、蜀门北路、苴国路、海口路、电子路等“城市动脉”改造完成,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生态底色进一步彰显、城市烟火韵味更加亲切浓郁,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新画卷在广元大地徐徐铺展。在全国率先启动编制“全国山地河谷型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规范”,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4.74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达到41%,切实推动城市更具韵味、更有品质、更加宜居。
品美味佳肴、观歌舞表演、赏江边夜景,已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热选。2023年七夕佳节期间,广元市“两江四岸”暨“烟火利州十二坊”——泊舫美食街开街仪式隆重举行。沉浸式体验“夜食、夜娱、夜购”让消费者乐在其中,营造出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众多夜间消费集聚区被“两江”串珠成链、串点成线,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这是广元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两江四岸”综合提升,持续激发夜间经济潜力,不断提高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的又一生动实践。
良好的城市形象是推动能级提升的基础,在注重城市建设的同时,还需提升城市知名度。2023中国(广元)女儿节让市民和游客在饕餮盛宴中感受城市建设与文脉传承的新脉搏。去年8月18日,司马错入蜀学术研讨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交流,助推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建设。
“四山四水筑一城”的广元,生态地位突出,生态优势明显,成功入选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首批试点城市、“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市”;《广元女儿节擦亮城市名片》案例被评为“2023公共关系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国公共关系展示案例”;在2023中国(广元)物流产业发展大会上,广元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全国物流发展创新城市”称号……我市在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信心满怀。
过去的一年,不负芳华!新的一年,奋斗者最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