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市坚持把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标城市信用监测指标,聚焦重点领域,聚力信用监管,深化信用应用,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2021年6月城市信用监测指数在全国261个地级市排名第85位、较2020年初提升114个位次。
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以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发展改革、人行双牵头,市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制度保障,先后制定出台全市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个人诚信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实施方案等20余个政策性、导向性、规定性文件。将信用基础建设、营商环境、信用监管、权益保护四个一级指标细化分解纳入市委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实行“月督导、季通报、年考核”,强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加大数据归集共享。研制《广元市公共信用信息目录》,建立数据归集联络机制,明确归集共享范围、标准、频次等,落实专人负责数据归集、清洗、比对和入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双公示”业务培训13期,按月抽查评估“双公示”数据瞒报率、迟报率、合规率,推动广元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广元市政务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广元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广元市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互联共享,持续打破数据孤岛,加快形成信用信息汇集交换的“总枢纽”。截至目前,广元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共归集数据2200万余条。
强化信用过程监管。创新事前监管环节,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自然资源等领域建立审批告知承诺制,信用中国(四川广元)网站公示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书4127份。完善事中信用监管,在生态环境、劳动保障、司法鉴定、税务等领域累计对19000余家市场主体开展信用评价,评价结果依法依规公开,作为分级分类监管依据。强化事后联合奖惩,开展“屡禁不止、屡罚不改”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用服务机构失信问题等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公示红名单725个,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024万人次,限制高消费7863人次,大力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处处受限”的联合奖惩格局。
扩大信用应用场景。充分依托广元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开展“信用+旅游”“信用+养老金监管”“信用+工程”等应用场景建设,不断提升信用惠民便企水平。全面推广“信易贷”,推动广元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天府信用通平台(广融通)实现数据接口对接,实时共享水、电、气、“红黑名单”等数据,为银行提供企业信用“画像”和预警,有效改善银企信息不对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截至目前,天府信用通平台(广融通)认证注册企业6387户,发放信用贷款160.87亿元。开发联合奖惩系统插件,广泛应用于行政审批、政府补贴申报等领域,实现“黑名单”企业一站式提醒拦截。
积极营造诚信环境。结合广元女皇凤凰文化形成“信用广元”标志,提高“诚信广元”辨识度传播度。依托信用中国(四川广元)网站发布信用动态信息4910篇,“信用广元”微信公众号发布信用资讯368条,网站浏览量突破1000万人次。每年开展“6.14信用记录关爱日”活动,展出诚信宣传展板20个,发放诚信宣传资料1万余份。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制作“弘扬诚信风-启航新征程”宣传短片,在各银行大厅滚动播放。持续开展诚信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活动,不断提升诚信文化教育宣传的多样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