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省、市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旺苍县积极探索构建“3451”监管模式,建立务实管用长效机制,实现对粮食购销领域的“责、粮、钱、人、事、制”关键环节监督全覆盖,有力促进粮食行业由乱到顺的根本性转变,铸牢粮食领域绿色政治生态。
一、“盯”3个4重点,部门职责清晰明了
(一)盯牢购、储、销、加重点环节。一是盯牢“购”。一盯部门监管责任。县级储备粮油购入计划由县发改局制订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和县农发行联合下达。承储企业通过网上交易平台公开竞价交易,也可以采取直接收购等方式进行采购。采购价格由承储企业通过网上、市场询价等方式采集汇总报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核定。入库(含轮换入库)的县级储备粮油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中等及以上的当年新产粮油。储备粮油入库后,须经县发改局指定的具有粮油产品质量监测检验资质的单位检验并出具合格证明后,方可确认为县级储备粮油。二盯仓储企业责任。承储企业在县级储备粮油入库前,对储粮仓房、储油油罐安全全面检查,向县发改局、县财政局提请空仓(罐)验收,经验收确认后,方可进行入库作业。二是盯牢“储”。承储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储备粮油质量标准、技术规范以及业务管理规定,做到“一符、三专、四落实”(账实相符,专人保管、专仓储存、专账记载,数量落实、品种落实、质量落实、地点落实)。建立健全防火、防盗、防洪等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承储企业不能虚报、瞒报县级储备粮油的数量,在县级储备粮油中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擅自串换品种、变更储存地点,不得以县级储备粮油对外担保或者清偿债务。县发改局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所储存的粮油的数量、质量、储粮安全进行检查或抽查。三是盯牢“销”。承储企业根据粮油储存年限提出轮换销售计划报告,轮换销售价格由各承储企业通过网上询价、市场询价等方式采集汇总后报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核定,报县人民政府批准确定后通过粮食交易中心及相关网上交易平台公开竞价交易,也可以采取邀标竞价销售等方式进行。轮换费用补贴参照省、市储备粮油轮换补贴标准,由县财政解决。轮换过程中产生的价差损失经县发改局和县财政局核实,报县人民政府同意后,由县财政承担。发生的价差收益,除税收外全部上缴县财政。四是盯牢“加”。县发改局对加工企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加工原料质量检验检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进入流通市场的粮食进行质量监督管理。
(二)盯紧权、财、物、事重点部位。一是盯紧“权”。明确出资人职责,做到权责明晰,彻底解决县发改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层约束机制,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对企业领导班子及关键岗位人员履职情况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从源头解决企业人员不正当履职,利用职务谋取私利、违规谋利等问题。二是盯紧“财”。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加强对企业购、储、销等经营资金监督检查,杜绝企业违规使用资金情况发生。企业重大费用开支、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等必须经董事会、库务会集体研究决定执行,收支做到厉行节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三是盯紧“物”。县国有资产事务中心、县发改局加强对企业仓库、设备和闲置资产的使用管理,重点检查违规转让、出售、出借、出租国有资产等问题。国有资产处置坚持按程序申报审批、坚持实地核查权属、坚持服从城乡规划、坚持依法评估、坚持公开竞价交易,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杜绝国有资产损失情况发生。四是盯紧“事”。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在国有粮食企业在粮库设施设备维修、更新和改(扩)建等项目建设上,重点检查项目建设单位是否按程序依法招标、依法政府采购。对检查发现违规发包项目,项目实施中收受回扣、贪污受贿等问题按规定上报。
(三)盯实技防、人防、物防、制防重点手段。一是盯实“技防”。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充分发挥和利用智能化监管平台的作用优势,增添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加强对企业财物的监管,同时充分发挥12325监管热线作用,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二是盯实“人防”。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纪检监察、巡察、审计、财政等职能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常态化开展任期内巡察、审计、财务检查、重大决策部署等的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形成监管合力。三是盯实“物防”。县发改局定期开展对国有粮食企业低温粮库智能化改造成果运用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企业是否采取机械通风设备,适时通风降温、散湿,稳定粮情。是否采取清洁卫生防治、物理机械防治措施,经常保持“仓内面面光、仓外三不留”,布设防虫线,有效抑制粮害虫的传播感染。是否严格建立粮情检查各种账、卡、簿,各项数据记录详实。是否严格实行“双人、双锁、专仓”办法,加强对储粮化学药剂管理的监督检查。四是盯实“制防”。县发改局组织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责任清单2.0版审核备案管理。督促各国有粮食企业建立廉政岗位风险防控机制,严格执行企业“三重一大”等制度。对企业保管、销售、财务管理等重要岗位风险点,开展风险评估,准确划分风险等级,制定防控措施,完善工作流程,形成廉政岗位风险警示卡。大力推行企(党)务公开,促进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由“盯”到“护”,部门服务职能充分体现
旺苍县在扎实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同时,既“盯”粮食系统违规违纪违法情况,又以解决粮食企业具体问题为本,服务全县粮食安全,护航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部门服务职能充分体现。
(一)粮食质量安全“盯”到“护”。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过程中,发现2020年旺苍县建成的粮食质量检测中心未正常运行。主要原因是受机构人员编制的制约,新建设的粮油质量监测站机构、编制人员得不到落实,从事检化验的专职技术人员难以引进。面对存在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旺苍县粮油质监站为县发展和改革局直属公益类事业单位,核定人员编制4人(新增人员2人,内部调剂2人)。实现该县粮油质检机构有专业粮油质检人员,有专门粮油质检设备。同时,加强对粮油质检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参加全省农产品食品检验员高级技能培训和全省、全市粮油产品会检拉练赛,着力提升业务综合能力,粮油质量检验监测水平得到提升,为保障县域粮食质量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县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粮食执法队伍“盯”到“护”。旺苍县在开展纪委书记“盯粮库”活动过程中,通过巡察发现,“旺苍县发改局粮食执法监管力量薄弱,单位有执法资格的干部少”问题。通过原因分析,2020年县级部门换届时,县粮食局成建制合并到县发改局,内设机构大幅缩减,具有粮食流通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被交流,导致粮食行政主管部门执法力量弱化。针对问题,该县不以追责问责为目的,积极组织县委编办、县发改局等相关部门多次研究部署,从现有行政人员和直属事业单位人员中,配备落实粮食执法人员4名(其中行政人员2名),为粮食流通执法监管增添力量,彻底解决了旺苍粮食执法队伍力量薄弱问题。
(三)粮食机制体制“盯”到“护”。完善的企业体制机制,是决定企业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旺苍县在2019年机构改革中,粮食机制体制改革不彻底,旺苍县粮食局长期独立运行,2020年7月才划转合并到县发改局。同时,该县3家粮库企业改革仅停留在改变企业名称、换发证照等方面,改革未实质开展,导致企业运行困难。彻底解决旺苍粮食企业改革的问题,必须从解决企业运行机制体制出发,粮食企业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旺苍县充分认识到粮食机制体制改革任务艰巨繁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狠抓落实,由县纪委牵头相关单位及部门深入县属国有粮食企业加强跟踪督导,摸排企业情况,定人、定点、定时督导企业改革推进工作,预计2024年2月全面完成国有粮食改革,确保企业改革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紧扣粮食安全主线,积极谋划新形势下粮食安全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粮食安全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指挥棒”作用,采取巡察、督导检查、约谈问责等多种方式,压紧压实部门和乡镇粮食安全的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地方党委、政府定期研究粮食安全工作机制,督促解决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确保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强化工作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多渠道向上争取仓储基础设施、科技储粮等项目,大力推广运用节粮减损新技术和新设备,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健全制度体系,规范储备轮换和动用程序,进一步提升储备能力。强化应急保障体系,持续完善粮油应急配送中心和乡镇应急网点,着力提升应急粮源、加工运输、应急保供能力,组织开展粮食应急演练和培训,完善农村粮油市场体系。大力推进粮食企业改革,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尊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减少行政指令和干预,努力建设充满内生动力的新型现代化粮食企业。
(三)抓实问题整改,认真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回头看”。认真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整治“回头看”,坚持把立行立改与长久治理相结合,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持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以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动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人员轮岗交流的指导意见》为契机,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和国有粮食企业班子成员、关键岗位人员定期轮岗交流,形成用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管事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长效机制,为构建新时代粮食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