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夯实基础,加强生活用电保障,推动电力扶贫落地落实。继续大力开展电力扶贫工作,对全市贫困村全面梳理、排查比较、精准实施,全年在电力设施相对老化、电网条件相对落后的106个村计划安排电力扶贫项目118个,总投资13.4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282公里,10千伏配电变压器312台,总容量3.065万千伏安,低压线路962公里。项目涉及村(点)生活用电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强化引导,加强科学用电保障,推动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强化宣传、做好引导、加强检查,增强农村群众科学、安全用电的常识,严格区分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的接入,生活用电和生产用电的混接现象显著下降,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显著提升。
三是提档升级,加强奔康用电保障,推动电力奔康快马加鞭。深入评估农村居民及产业发展用电需求,在国家电力行业奔小康相关标准没有明确的情况下,探索全市农村电力奔小康工作,确定按照“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稳定保障、农村居民生产用电稳定保障、集体产业发展用电稳定保障”的标准对部分产业发展快、负荷增长快的地区开展农网建设提升工程。在全市三区一县共选择4个点(村)开展农村居民生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用电需求负荷摸底调查,建设全市农村电力脱贫奔康示范点,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智能高效、服务优质的现代农村电力保障体系。
四是完善机制,加强安全用电保障,推动电力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协调、顺畅、高效的沟通和组织指挥体系,常碰头、常研究、共落实,对易地搬迁安置、生态移民、突发、紧急等用电需求及时做好沟通交流,开通绿色通道,坚持电力先行,确保电力扶贫工作与其他工作精准对接、提前实施、保障有力。建立县区、乡镇政府及供电公司分片区落实农村电力保障负责人(电管员)制度,做到电力保障、电力抢修等工作责任到人,及时反应。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