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谋发展 勇立潮头促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发展改革工作综述
十年砥砺前行,十载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拼字当头、产业为先、环境为要,在改革攻坚中乘势而上,在加快转型中奋发而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当前、谋长远,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经济总量迈上千亿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创新经济形势分析长效机制,持续加大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和频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济总量不断攀升。
数据显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450.6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16.25亿元,是2012年的2.48倍,占全省的比重由2012年的1.9%提高到2021年的2.1%,年均增长8.0%,近五年连续跨越5个百亿台阶,2020年首次迈入全省“千亿俱乐部”。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国有资产总额、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突破千亿元。
全面落实产业为先,充分发挥重点产业工作专班办公室作用,实行月调度、季拉练、季通报、年考核“四个一”运行机制,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7.7:45.2:37.1调整为2021年的17.8:41.0:41.2,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型优化为“三二一”型,国民经济实现由工业主导向工业与服务业主导并重转变。
人均水平逐步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2年的18177元增加到2021年的48638元,是2012年的2.68倍,跨越2万元、3万元、4万元3个万元台阶,年均增长8.9%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00亿元以上
项目是稳增长的“压舱石”,是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撑”。
近年来,我市聚力项目建设“主引擎”,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不断强化“六大中心”,全面落实“六大机制”,纵深推进“六大行动”,全市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130个、完成投资4421.68亿元,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60批次、开工项目7015个。
建成广元中孚、林丰绿色水电铝材等项目,初步形成川内重要铝基材料基地,广元娃哈哈第二生产基地、劳特巴赫精酿啤酒生产、吉香居食品加工基地项目相续竣工投产,绿色家居产业城、高铁快运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并加快推进。
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00亿元以上,近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7.8:34.4:57.8调整为2021年的6.5:28.2:65.3。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内联外畅水平,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广平高速等一批重点项目竣工通车,西二环、南山隧道、昭化至巴中500千伏线路工程等相继投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万缘新区全面建成,三江新区主骨架基本形成,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35.11%提高到2021年的48.06%。
聚力扩大社会民生投入,社会领域十年来累计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9亿元,实施社会事业项目近400个、总投资近40亿元。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教育、文旅、体育、社会服务兜底、养老托育等领域基础设施水平,广元市中医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获2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推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新签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共计325个,签约资金1116亿元。“十三五”期间,深化浙广东西部扶贫协作,实施帮扶项目264个。
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
环境宜人、空气清新的广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此旅游、定居。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作为四川省第一个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广元在全省率先禁止焚烧秸秆、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回收废弃农膜,有效处置嘉陵江输入性污染,嘉陵江、白龙江、南河水质达I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保持95%以上,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全省前列。2013年,在全国率先确定“广元低碳日”,凝聚全社会低碳发展共识。《广元市“十四五”绿色发展总体方案》《关于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继印发实施。
同时,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坚持“生态立市”思路,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2015年,广元成功入列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21年,广元被列为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被列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地区。
我市还着力推进能源结构低碳化,围绕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引导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改造。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个国家级、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全部纳入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范围,推动全市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与2012年相比,2021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4%。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连续保持优秀
粮食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扎实推进粮食仓储体系建设,全市改造低温仓27.8万吨,建设智慧智能粮仓42.38万吨,建成年粮食烘干能力14.5万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0个,推广农户标准化彩钢小粮仓45628套,每年为农户减少晾晒、鼠耗等粮食产后损失950万元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16家政策性粮食储备企业的27个库区180余个仓间政策性储备粮油在线适时远程信息化监管覆盖率达95%。
加强粮食流通调控,建立7个信息监测点、 266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18个粮食应急加工企业,12个粮食应急配送中心,14个粮食应急储运企业,4个应急保障中心组成的粮油应急保障网络,实现乡镇、街道(社区)全覆盖。全市地方粮油储备可保证常住人口77天粮食、118天食用油消费需求。市粮油质监站粮油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大力提升,资质认证检测参数由2012年97项扩展到2021年的241项。
不断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中国好粮油”“天府菜油”广元实践行动,2020年,中国地理标志稻米产品王家贡米种子成功入选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太空农业实验项目,培育的“诚信占”优质稻米新品种通过省级鉴定推广,创新稻鱼、稻鸭等淡水共生新模式,获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优质渔米评比金奖。培育的“梨乡牌”大米、“扑鼻牌”菜油荣获“中国好粮油”品牌,累计培育“天方魔芋挂面”“东宝大米”等10个四川知名粮油品牌。我市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连续保持优秀。
目前,全市建立放心粮油配送店、乡村粮油电商店450多家,粮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苍溪县放心粮油首次出口东南亚。
全力打造成渝地区能源安全保障基地
9月22日,川西北气矿苍溪天然气净化二厂传来好消息,该厂处理含硫天然气突破1亿立方米,生产硫磺超8200吨,有力夯实了川北地区今冬明春保供的“底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天然气综合利用成效凸显,全市天然气探明储量和产能取得新突破,2021年产能、产量分别达60亿立方米、46亿立方米。
不断推进剑阁、元坝净化厂扩产提能,九龙山、永宁净化厂稳产达产,实现常规天然气增储上产。推动天然气与铝基材料、矿产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联动发展,打造广元百亿立方米级天然气产能基地。
持续巩固水电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光电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亭子口、宝珠寺水风光一体化发展,积极推进2×70万千瓦四川能投燃机工程项目建设,在电力负荷中心和新能源集中送出地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有序开发多类型清洁能源,推进多元协同储能,全力打造成渝地区能源安全保障基地。
此外,能源输配体系日趋完善,以“强主网、优配网”的发展思路,推动昭化500千伏变电站扩建、苍溪江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建设,已累计投资93.27亿元,形成以500千伏为电源支撑、220千伏为骨干网架、110千伏及以下电网分层分区的坚强供电格局。优化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元坝-中贵线、元坝-德阳、剑阁-广元等输气管道建设,支持国家管网、中石油、中石化输气管线互联互通,形成全国气源达广元、广元气源通全国的供应格局。
电力扶贫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市累计投入电力扶贫项目资金4.9亿元,实施电力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346个,居民日常生活照明及电视、电风扇、冰箱等基本家用电器需求全面满足。
高标准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
“2018年11月落地广元,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19年11月一车间实现投产。从签约到开工用时1个月,从开工到投产不到1年。”广元中孚公司总经理郭庆峰对广元营商环境点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三全三化”全面推进招投标领域“阳光招标+信用监管”,深化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治理,筑牢规范高效、公平公正的工程招投标市场体系,2021年度招标投标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勇夺全省第一。
聚焦“三减三提两强化”打造“电力精算师”服务品牌,切实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2021年度获得电力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勇夺全省第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体制机制,我市综合信用指数跻身中国地级市品牌百强榜,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年度最好排位居全国第22位。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我市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持续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和减轻企业负担。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创造型、引领型、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等经验全国推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工作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建立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全程网办率、网上受理率均为100%。
十年耕耘,春华秋实。站在新的起点上,市发展改革委将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面向未来、砥砺前行,奋力谱写发展改革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