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好机制。成立“1+N”工作领导小组,专题推进课后延时工作,坚持“学生自愿、公益普惠、成本分担、合理取酬”的原则,构建县、校、家三级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协作共育机制,同时对家长知晓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跟踪了解,为课后延时服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2)开好课程。出台《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学科辅助、综合实践、艺术素养与健康教育等7个方向的延时服务课程100余项,针对寒暑假学生校外教育的需求,通过线上作业、空中课堂、线上释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延伸教育服务,已累计开通103门课程,服务学生9.5万人次。(3)做好安全。建立健全家校衔接制度、上放学管理制度、门卫进出登记管理和包括考勤、监管、交接班等课后延时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延时课堂督查、学生意外伤害防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机制,保障延时课程高效、安全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