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种模式”聚基础。借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优势,构建庭园种养殖、生态循环、园艺、加工业、休闲产业等多元素立体化的庭园经济模式,发展以红心猕猴桃为主导,苍溪雪梨、中药材、畜禽水产养殖等为补充的特色产业,形成“县有支柱产业、乡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项目、户有增收门路”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建成10.7万个户办庭园,依托庭园经济增收5000元以上。
(2)“延链融合”添动力。推动庭园经济向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转变,发展“果+菜+药”“林+菜+养”等立体生产,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仓储物流基地、精深加工中心建设,发展电商微商直播、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业态。截至目前,成立家庭农场2912家,冷链物流库容4.2万吨,建设初加工点339个、农旅融合家庭农场229家,户均年增收2万余元,农产品电商销售占比达55%。
(3)“利益联结”提效益。构建“庭园经济+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四位一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体系,推动由分散向抱团经营转变,采取订单农业、土地入股、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四保四分红”“五统一保”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建设益农信息社583个,多环节社会化服务组织215个,农户入专合社比例达60%,农企利益联结覆盖面达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