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发整理增地。结合最新“三调”变更调查数据、耕地后备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实地踏勘、选址调研,充分挖掘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将符合条件的“后备资源”纳入资源库,通过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的实施,积极补充占补平衡指标。今年以来,新增占补平衡指标450余亩。(2)优化项目供地。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单独选址项目,推行“先行用地”政策,并对符合条件的其余急需开工项目实行“容缺受理”,边审批边施工。今年以来,全县项目供地已达1112余亩。(3)严管低效用地。推行领导包片、干部包企、企业责任人包干的“三级网格长”运行机制,通过实地查看摸清僵尸企业和低效用地情况,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以及建设中存在的用地问题,推动工业低效用地等问题有效解决。今年以来,已清理盘活闲置土地70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