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余缺调剂”优化资源配置。与阆中等地签订《人力资源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两地人社部门+企业+员工个人”联络机制,采取服务专员上门走访、调研座谈等方式,摸排两地企业共享用工需求,建立富余企业、缺工企业清单。搭建“苍溪梨乡嫂家政公司”“成都信望家政公司”共享用工信息平台,依托“苍溪就业”发布共享用工富余劳动力和缺工信息,帮助企业实现供需有效配置。今年以来,实现蓉苍、阆苍等地共享用工1500余人次,预计带动“共享员工”年均增收2万余元。(2)“培优提能”激发用工活力。实施余杭·苍溪“蓝鹰之师引领工程”“蓝鹰基地共建工程”等4项培训计划,打造以苍溪职中产教融合基地为中心,苍溪梨研究所、苍溪县五龙镇三会培训基地为辅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梨乡刀儿客”“梨乡眼镜人”“梨乡嫂”等梨乡系列劳务品牌就业培训服务600余人次。预计全年开展劳务品牌课堂50期,带动从业人员超2万人。(3)“风险防范”加强权益保障。建立劳动关系多方协调制度,整合基层工会、劳动争议调解等多方力量,推行“班组调解+部门调解+企业调解”三级联调模式,建立“维权+人社”内延和“维权+救助”外延“2+n”帮扶机制,全力服务“共享员工”。同步落实稳岗返还等惠企政策,降低稳岗压力。今年以来,开展劳动关系协调12余次、解决问题15个,拨付稳岗返还资金12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