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0209/2021-024 | 公文种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市教育局 |
发布日期 | 2021-05-11 | 主题词 | 教育扶贫 四好四不让 脱贫攻坚 |
教育扶贫的阳光,洒向每一个贫困学子。
从智慧课堂学习北京优质教育资源,100万元建成全市农村初中第一所科技馆,有了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孩子们可以免费洗热水澡、喝纯净水、吃营养餐……教育扶贫政策惠泽剑门中学这所农村中学的孩子们,让他们在家门口获得优质教育,为远航积蓄足够的力量。
这仅是我市教育扶贫斩“穷根”兴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7年,我市教育扶贫“四好四不让”经验在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交流。近3年,我市先后有11897名建档立卡贫困子女考入大学。今年4月22日,市教育局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文化打造,教学教育质量提升,这是一个个教育扶贫政策与关爱的蜕变,也是一个个偏远乡村学校与村庄的焕新……“扶贫扶智”之光照亮贫困学子美好未来教育,更托起了贫困村庄的希望。
精准资助贫困孩子就学一个都不能少
“绝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在国家资助标准基础上,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200多万元,实行网格化、精准到户的“控辍保学”管理,从物资资助、学业指导、身心健康监测等方面加强建档贫困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一个不落”接受教育。
2016年至2020年,全市资助各学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累计196.55万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41.3万人次,共计发放资金20.5亿元。
精准就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智提能
我市已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培训体系,形成了市上主导、县区组织、院校参与的多方联动机制,推进广元职教资源转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2016年以来,各职业学校开展扶贫技能培训10.5万人,开展技术专业指导1.25万人次。全市建成市社区大学1个、县区社区学院5个、社区教育学校和社区教育学习中心85个。广元电大系统网络教育开展线上线下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
精准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质升级
近年来,昭化区深入推动教育扶贫,出台了《昭化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二十五条措施》,持续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2020年以来,昭化区提高了陈江小学等10所偏远学校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最高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
我市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有力解决了乡村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价值、有激情地从教,培养更多的优秀学子。
目前,全市每年发放乡村教师津贴2500万元,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5年以上的优秀教师授予荣誉称号,解决农村教师不受年龄限制晋升职称2987人,解决农村两地分居教师433对。对农村学校教师开展市级以上培训3600余人次,组织送教下乡活动280人次。
【数据为证】2020年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项目共投入资金510万元,接受浙江省社会捐赠资金1100余万元。2020年全市选派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53名赴东部学校就读,毕业生推荐就业人数10名。近年来,两地积极推进人才交流,双方已互派教师及管理干部361人,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开展工作对接50余次,召开远程视频会议100余次。结对学校开展丰富多样的帮扶活动,提升了我市结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促进了学科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