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08458032/2024-047 | 公文种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昭化区政府 |
发布日期 | 2024-01-23 | 主题词 | 昭化区 |
(1)“公益林+”活资源。围绕全区40万亩国家二级公益林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确定“公益林+”发展方向,适度发展以茯苓为主的林下产业。积极推广茯苓生长环境仿野生化种植,促进松林加快天然更新,有效破解公益林保护增收难题。(2)“种一轮三”增效益。探索茯苓“种一轮三”轮作模式,推动“松林+茯苓”立体循环种植,即种植茯苓一年,采收后林地轮休三年。期间,种植天冬、黄精、虎杖等3—5年中短期中药材,确保林地持续增收、林分质量提升、火灾隐患减少。该模式成功入选全国林业资源综合利用典型案例。(3)“352体系”优品质。成立区茯苓产业协会,加强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合作,积极开展“昭化茯苓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工程”攻坚,形成茯苓产业“352”标准体系,发布《茯苓林下种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有效填补省内茯苓产业质量标准空白。推动茯苓产品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开发茯苓粉、茯苓富硒面、茯苓酒等产品5种,年销量达到500余吨,产品实现线上线下常态热销。“昭化茯苓”先后荣获有机示范基地认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昭化区成功创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三措并举”促增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立“订单保底、盈利分红、就业带动”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供菌种、包技术、保回收”一体化服务,让农户与企业结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通过“流转土地林地收租金、入园入企务工挣薪金、入社入股分股金”方式,实现企业、集体、农户合作共赢,带动种植户户均增收84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