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本站!今天是:
应急管理要情第4期
来源:市应急管理局 时间:2023-08-16 浏览量: 分享:

 

【决策部署】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防汛减灾等工作

★省第七综合督导组来广督导成都大运会期间保安全防灾害工作意见反馈会召开

★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半年工作总结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全市召开矿山领域视频调度会议对矿山领域迎大运保安全防灾害工作进行再部署

【督查问效】

★成都大运会期间保安全防灾害省第七综合督导组于7月 15日至8月9日,对我市开展全覆盖驻扎式综合督导

★成都大运会期间市安委会8个综合督查组和2个机动督查组对各县(区)开展全覆盖驻扎式综合督导

★董里在朝天区督导检查成都大运会期间安全防灾应急工作

★省安办来广开展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调研督导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冀健华深入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调研

【应急动态】

★广元积极构建新时期基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监管体系

★广元市积极驰援京津冀抗洪抢险

★青川县“四强化”扎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

【工作简讯】

 


■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7月3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精神,对我市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市委书记何树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出席会议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会议强调,要深刻领会把握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要求,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力以赴防风险护稳定。

■市委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生产、防汛减灾等工作。7月31日,市委书记何树平主持召开市委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凯,市政协主席谢晓东,市委副书记蔡邦银出席会议。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学习中央政治局会议、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何树平强调要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上全面发力,动态排查化解矛盾隐患,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持续抓好城镇燃气、自建房、矿山、消防等领域安全监管,有序推进财政金融风险化解,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董里强调,要在坚决筑牢安全屏障上加力加劲,严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元”。

■省第七综合督导组来广督导成都大运会期间保安全防灾害工作意见反馈会召开。8月9日,省第七综合督导组来广督导成都大运会期间保安全防灾害工作意见反馈会召开,省第七综合督导组向我市反馈成都大运会期间下沉督导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意见和建议。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省第七综合督导组组长梁武湖主持会议并反馈督导情况。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作表态讲话。

梁武湖要求,广元市要认真研究督导工作建议,对安全生产、防汛抗旱、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等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剖析、精准施策,拿出硬招实招,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整体水平。下一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安全应急指挥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应对当前安全生产复杂形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改进工作作风,敢于较真逗硬,真正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地落实;精准实施管控,聚焦防控重大安全风险抓落实;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推动各项安全隐患整改落地落实;加强应急值班值守,时刻保持防灾减灾救灾临战状态;认真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巩固拓展森林防灭火稳定向好形势,努力为全省实现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董里表示,省第七综合督导组对广元市保安全防灾害各项工作进行了高水准体检和会诊,反馈的督导情况实事求是、精准客观,反馈的问题抓住了关键、找准了病根,提出的整改要求和指导意见针对性和操作性非常强。我们将直面问题不回避、坚决做到全面认领,狠抓整改不手软、坚决做到全面销号,压实责任不推诿、坚决做到全面提升。要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安全防灾应急指挥部的工作要求,在抓好督导组反馈问题整改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力做好安全防范各项工作,坚决守住守好“四川北大门”,以更高水平的安全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维护全省安全稳定大局作出广元贡献。

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8月1日,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冀健华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和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省委工作会议、市委工作会议、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全省安全防灾应急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精神,研究贯彻意见。

会议要求,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热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护航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行动。要认真学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安全防灾应急工作视频调度会议精神,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学习所得转化为抓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成效,持续做好成都大运会期间安全防范工作,保持最高戒备状态,持续抓好问题隐患排查治理。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紧盯防汛重点部位,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全力应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进一步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提示,加大对强降雨区域值班值守抽查力度,做好高风险区域人员避险转移,加强转移过程风险管控,全力以赴打赢防汛抗旱这场硬仗。

■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半年工作总结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8月10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半年工作总结暨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市成都大运会期间保安全防灾害、应急管理系统上半年及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分析了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党政同责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研究部署了当前和下一步工作。

会议要求,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提升新时代应急管理队伍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要聚焦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精准排查整治风险隐患,着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要抓实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强化“三年行动”成果巩固。强化依法治安,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提升执法质效。要做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地灾防治等工作,加强源头防控、预警监测、风险排查、工程治理,不断提升防的能力,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主动塑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安全环境。围绕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建好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基层应急能力体系、“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和事故调查追责问责体系,充分发挥应急部门综合优势,提升防范风险和应急救援整体合力。

 

 

成都大运会期间保安全防灾害省第七综合督导组于7月 15日至8月9日,对我市开展全覆盖驻扎式综合督导。自进驻以来,截至8月8日(大运会闭幕日)统计,共检查发现问题隐患707项,已整改556项,151项正在整改中,整改率78.6%。(综合督查科)

■成都大运会期间市安委会8个综合督查组和2个机动督查组对各县(区)开展全覆盖驻扎式综合督导。截至8月8日(大运会闭幕日)统计,市级综合督查共发现问题隐患569项,已整改429项,140项正在整改中,整改率75.4%。(综合督查科)

■董里在朝天区督导检查成都大运会期间安全防灾应急工作。84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董里对朝天区七盘关工业园的广元旭航构件制造有限公司、曾家镇汉王老街、汉王后街等在建项目督导检查成都大运会期间安全防灾应急工作。董里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广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政治责任,筑牢主汛期安全屏障,坚决守住统筹发展和安全“生命线”。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努力为“冲刺三季度、奋战下半年、完成全年目标”夯实安全发展根基。要强化在建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减少项目建设给周边群众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进一步排查在建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持续压减一般事故。要深刻汲取典型事故教训,把安全责任压实到最小工作单元,系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指挥调度,强化道路交通、旅游景区设施设备等安全检查,扎实做好夏季旅游安全保障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省安办来广开展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调研督导。8月1日至4日,省应急管理厅安全协调处一级调研员蒋天才带队莅广开展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和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调研督导。调研督导组先后前往苍溪县元坝镇、昭化区卫子镇、青川县凉水镇和青川县应急管理局,通过座谈交流、资料查验、现场抽查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建设单位是否《安全社区建设与管理基本规范》(DB51/T1795-2014)和“7+N”建设要求持续开展建设工作;是否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有关要求使用与管理安全社区专项资金;是否按照示范城市(安全社区)创建时间节点有关要求规范开展创建工作进行了现场调研督导。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冀健华深入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市减灾事务中心、市企业停撤服务中心开展调研。8月1日上午,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冀健华调研市防震减灾服务中心市减灾事务中心、市企业停撤服务中心,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现场询问等方式,了解了地震预警预报和成都大运会期间地震安保服务等各项工作。冀健华强调,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一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努力防范化解重大地震灾害风险,积极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二要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开展地震监测分析预报预警,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着力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要提高政治站位,严肃工作纪律,严格值班值守,加强震情趋势会商研判,全力做好成都大运会期间地震安全保障服务工作。

 

 

■广元积极构建新时期基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监管体系。1)优化执法架构设置,配齐壮大队伍力量。依托市县(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大)队根基,建立“局队合一”机制,围绕监管重点领域探索“小灶式”执法模式,对执法机构设置和执法人员进行优化升级,全面盘活系统内执法监管力量。一是整合结构优化传统执法。市本级将局内具备执法资格的51名持证人员和原有的7个业务中队打乱重整为煤矿、非煤矿山、工贸、危化4个业务中队和1个机动中队,市级执法人员增至64人。同步指导县(区)研判辖区重点监管行业布局,完善“局队合一”改造,打牢执政“纽结”。二是吸纳新鲜血液壮大队伍。为有效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主动与市委编办、组织人事等部门沟通协调,通过公开考调、选调和人才引进等方式,半年内吸纳24名年轻同志加入应急管理综合执法队伍。其中,剑阁县、苍溪县、利州区分别招录8名、7名、5名执法人员,市县(区)两级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在册执法大队9个,专职执法队员55人,兼职执法人员208人,切实解决基层执法力量不够、专业性不强的问题。2)持续创新制度供给,助推执法提速增效。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应急执法改革要求,我市把提升执法人员能力和水平作为执法改革的后半篇文章的重点有序推进。一是社会借智提增执法能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综合运用“行政督导服务+专家指导帮扶”方式,提增我市应急管理执法案件规范合法。今年以来,聘请华油天然气广元有限公司工程师刘多刚等8名专家为我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兼职技术检查员,利州区雪峰街道办事处樵歌社区党委书记徐国春等5名同志为我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聘请何鹏兴等8名专职技术检查员,有效缓解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问题,并为应急综合行政执法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二是人才建设夯实执法根基。紧抓片区执法中队、功能区监管机构和乡镇综合执法办公室安全监管执法业务打造“内训师”队伍,通过采用上学下辅、以案代训、考核通报等形式,全面开展业务知识和隐患识别“扫盲纳管”,滚动式实现执法力量的风险识别和执法技能常普常新,赋能人才队伍“硬本领”,着力打造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人才梯队。今年以来,苍溪、旺苍等县区积极组织开展基层执法人员培训近500人次。三是强化考核提升工作质效。对标省厅对市州执法量化考核指标,对中队及执法人员考核方式和量化指标优化12项,推动执法效能规范化。与此同时,将办案情况分级纳入执法质量考评环节,对考核名列前茅的及时通报表扬,对考核欠佳的进行教育谈话。充分发挥“队长带头办案”引导其他队员强化自身业务能力,全局上下形成奋勇当先、实干担当的良性竞争氛围。3)夯实基层执法基础、用活前段小微权力。一是依法规范分布功能区应急执法监管力量。指导各县区紧密结合功能区生产要素聚集、经营活动频繁、经营企业密集、安全生产隐患集中等特点,采取派驻执法力量、设立执法机构、依法委托执法、属地直接监管等方式科学设定管理模式,压茬推进监管,形成执法监管合力。二是因地制宜设置片区执法机构。在全市应急系统积极推广剑阁县片区执法中队建设成功经验,指导其他县区在5万以上人口的中心集镇、矿山工贸等监管任务重、离县区驻地距离较远的地方成立片区执法中队,作为县(区)执法大队负责该区域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的派出机构,负责片区内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违法行为查处和区域内乡镇政府应急管理监管和执法的指导工作,全面铺开“剑阁模式”。片区执法中队接受驻地乡镇党委和派出应急管理局党委的双重管理。目前,苍溪县、青川县将于年内分别在元坝镇、竹园镇设置片区执法中队,至此全市片区执法中队模式覆盖区县近半数。三是拓宽渠道延伸触角执法。全市7个县(区)142个乡镇(街道办)全覆盖实现综合执法办公室实体化运行,行使对授权和委托给乡镇的涉及安全生产方面的行政权力。同时将乡镇与应急管理执法大队、片区中队、县区各安全生产监管职能部门等的职责边界科学界定,形成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相互支撑的良性关系,活用乡镇“前端吹哨人”作用。四是权力下放赋能基层治理。坚持市级执法机构指导,日常执法检查和一般安全生产违法案件的查处以县区为主,乡镇打造执法“前沿阵地”。市县两级同步协调本级相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权力依法委托下放,指导各乡镇按监管需要承接。苍溪县、旺苍县等应急部门配合县司法部门与各乡镇完成试点运行应急执法工作。目前,7个县(区)已完成第二批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权力下放工作。通过法律赋权和县级行政权力的下放,乡镇政府执法事项的进一步增加,仅苍溪县乡镇安全生产领域事项达33项,其中行政检查事项8项、行政奖励事项1项、行政处罚事项23项(交通运输领域3项、水利领域3项、农业农村领域5项、应急管理领域4项、森林防灭火领域8项)、其他行政权力事项1项。危害后果轻微、社会影响不大的一般违法行为在基层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有效控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办公室、执法一大队)

■广元市积极驰援京津冀抗洪抢险。1)整队紧急增援。应河北涿州京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出的防汛救助邀请,我市方舟应急救援队紧急整队,装配救援舟艇、潜水设备、发电车、应急照明系统、抽水机等救援装备25件(套),组成2车8人的应急驰援“冲锋队”,于8日晚上连夜前往河北省洪涝灾区进行增援。2)协同抢险救援。我市驰援救援队员严格按照当地指挥部统一调令,采用“小集体+大方阵”作战模式,联合巴中公益救援队、万众救援队、陇南方舟救援队组成临时救援方阵,采用橡皮艇架设水域横渡系统建立救援转运通道等模式紧张转运被困人员。连续2天在涿州南西村、保定市涞水县琅琊河村两地共计搜寻并转移灾区群众16船次,共计转移受困群众188人。3)爱心物资助援。由共青团广元市委、广元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利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广元市蓝天救援队等单位和组织联合支援涿州倡议,累计收到雪峰街道华山路社区、九华社区、芸香社区等7个居民社区和康乐幼儿园捐赠的矿泉水、方便面、酒精喷雾等救灾物资,合计金额60800元。于4日22时许,由广元市蓝天救援队2车12人护送赶往河北涿州慰问受灾群众。(救援协调与预案科)

■ 青川县“四强化”扎实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1)强化风险防范,落实安全责任。县安办转发市安办每日安全风险预警信息113期,县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会商13次,通过微信群、短信平台、电话传真等方式发布防汛预警信息20000条,第一时间传递到各乡镇、部门、到点到户到人。完善2000余名基层网格员和240个山洪灾害危险区、149个地质灾害点监测员的灾情责任清单,提前做好汛前巡查等工作,确保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责任人及时到岗到位。2)强化排查力度,狠抓隐患整治。印发《青川县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实施方案》,建立完善“1+4+5”工作推进机制(即:围绕一个领导小组,4个执法子行动,5个工作小组),切实将上级的“路线图”变成青川县的“施工图”。分层分类开展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等领域专项整治。截至目前,累计检查非煤矿山企业单位12家次、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16家次、烟花爆竹批发企业2家次,工贸企业单位42家次,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1件,处罚款20.3万元。3)强化预案演练,提升应急能力。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及节假日值班信息“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开展青川县多灾叠加临灾避险综合实战应急演练,模拟情景涉及地震灾害临灾避险、地质灾害临灾避险、山洪灾害临灾避险、燃气泄漏临灾避险演练4个科目,各乡镇、学校等60余个单位2万余人参加,动用各种装备1000余件。每天对20个乡镇开展汛期电话巡查,同时24支县级救援队伍758人、各乡镇应急救援队20支651人、178支村级应急救援队伍1780人时刻处于备战状态,确保一旦出现险灾情,科学处置、有效应对。4)强化宣传教育,筑牢安全防线。“安全生产月”为抓手,“线上+线下”联动,将汛期防范、防溺水和用电、用火、用气管理、灾害逃生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纳入宣传重点,并借助电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平台进行推广,提高宣传覆盖面。举办现场活动7场,发放宣传资料9800余份。同时,在青川发布APP上开设“2023”专栏,强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应急知识科普。(青川县应急管理局)

 

 

■近日,为认真落实成都大运会期间全市煤矿和非煤矿山驻矿蹲守(盯守)工作,对市级煤矿和非煤矿山驻矿蹲守(盯守)督导责任人员,各县(区)同步明确了煤矿和非煤矿山驻矿蹲守(盯守)责任人员。其中,国有煤矿驻矿蹲守(盯守)责任人员12名,非煤矿山驻矿蹲守(盯守)责任人员65名。(煤矿管理与安全监管科、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科)

■近日,市安委会办公室对2024年“四川省安全社区”建设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其中,苍溪县歧坪镇、旺苍县水磨镇、朝天区云雾山镇纳入市级民生实事建设项目;苍溪县陵江镇、广元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袁家坝街道等14个单位纳入复评任务范畴。(综合协调科)

 


四川省危险化学品企业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公众平台

主办单位:广元市应急管理局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利州东路438号    办公室电话:0839-3265130   值班电话:0839-3270175   举报电话:0839-3265212   举报邮箱:gysyjglj@163.com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22       蜀ICP备2021013158号-7 川公网安备51080002000265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