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元籍官兵坚持把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传承到部队,努力提能强素,争当优秀军人,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今年以来,全市共收到广元籍官兵立功喜报758份(其中,二等功3份、三等功149份、“四有”军人584份、其余22份),均按照彰显荣誉、简朴热烈、军地协同、属地负责原则,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温度将立功喜报送到位。
一是坚持做到规范登记有“准度”。市、县(区)双拥办对收到的立功受奖人员进行分类,按乡镇(街道)、村(社区)进行登记造册,详实记录受奖人员姓名、服役部队、所获奖励等,形成台账,建立健全档案资料。对不宜公开的,严格执行保密规定。对于信息不全的,第一时间与寄出单位对接,对喜报相关信息进行核对确认,确保每份喜报信息完整、准确无误。
二是坚持做到军地联动送“温度”。市、县(区)双拥办会同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县(区)人武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主动互通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信息,制定送立功喜报工作方案,联系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了解家庭有关情况及家庭住址,协商确定送立功喜报时间、议程等,确保每一份喜报不漏送、不错送、不重送。建立联系走访慰问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三是坚持做到登门祝贺显“浓度”。军地双方组成“送喜”小分队,通过“悬挂条幅、披戴绶带、宣读喜报、发奖励金”等庄重仪式,将喜报送到每一户立功受奖家庭,并向街坊邻里宣讲新兵入伍、服役优待等政策。依托广元日报、广元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平台,宣传现役军人立功受奖事迹,大力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
四是坚持做到国防教育有“深度”。以“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开展“立功受奖军人家庭送喜报暨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剑门关实验学校教师杜江南作为受奖军人家属为同学们分享丈夫从军的光荣事迹。全国“先进军休干部”、四川省爱国拥军模范等双拥先进典型先后深入学校开展国防教育主题宣讲15余场次,深深扎下国防教育之根,让国防教育之幼苗更加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