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包保联动督查。细化森林防灭火“十包”责任,12名县级领导牵头包保、139名乡镇干部包片联村,联动764名林长、530名护林员及千余名网格员构建四级防控网络,推动责任直抵防火工作末梢。组建12个综合督查组和3个暗访组,全覆盖开展督导检查3轮次,督促整改各类问题隐患50余处。针对“3·30”警示日及清明重点时段,启动新一轮明查暗访,通过清单交办、跟踪督办,确保隐患动态清零、防控措施落地见效。
火源隐患多维治理。聚焦火源管控关键环节,在川洞庵、国有林场等重点区域设置固定防火卡口4个,24小时值守,严格火源收缴,对841名特殊人群实施“一对一”监护,运用视频监控、卫星热点等监测手段延伸监管触角。同步推进隐患动态清零专项行动,组织护林员、网格员等开展“每日6小时巡护+重点区域三巡”立体巡查,累计排查整改隐患119处。建立“火情调查-责任认定-处罚执行”全链条联动机制和“一案一公示”制度,从严查处违规用火案件2起,通过“见烟查、见火罚”的高压态势遏制野外用火苗头。
应急备战快速响应。多部门联动,每日研判火险形势,发布火险预警研判结论29期,通过广播“村村响”、“两微一端”等形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现风险早预警、防范早行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火情热点2小时内核查反馈,开展值班纪律抽查,确保应急指挥体系响应迅捷。前置专业扑火力量,在曾家、羊木等重点区域部署7车15人,装备100余件套,每日开展带装巡护,持续推动乡镇半专业队、村义务扑火队携装备靠前驻防,实现重点林区应急物资“一线储存、随时调用”,形成“半小时扑救圈”快速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