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客运方面:一是完善站场布局,实现无缝衔接。构建客运站网络,加快与火车站、机场、港口、旅游景区衔接配套的汽车客运站建设,逐步实现道路客运与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二是开展错位竞争,扶持农村客运。引导客运企业转变发展重点,赋予道路运输企业在运力调整、班次调整等方面的经营自主权,实现错位竞争。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客运和中短途客运,积极探索公司化、片区化、网络化以及学生车、赶场车等农村客运发展的新路子。三是发展旅游客运,健全网络体系。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引导道路客运企业积极开展旅游线路接驳运输,承接旅游客源。鼓励城市公交向城郊周边延伸覆盖,支持农村客运和城际间干线客运实行公交化改造,支持发展以“大容量、低消耗、公交化”为特点,满足大众化出行需求的干线客运,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四是调整运输结构,鼓励延伸经营。引导道路客运企业不断调整道路运输结构、转变道路运输方式、优化道路运输服务,探索“互联网+道路客运”,创新发展定制快车、公务出行、机场接送、校园专线、运游结合等道路客运业务。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发展货运物流、城市配送、汽车租赁等延伸经营和辅助经营。
道路货运方面:一是强化平台支撑,鼓励规模经营。加快推进我市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站场和政府货运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所有县区建成至少1个货运站或物流中心。大力支持货运物流企业以资产为纽带,采用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经营,培育一批大型骨干龙头货运物流企业,增强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转型升级,发展多式联运。积极推动货运物流行业形成以龙头骨干企业为引领、以区域性中小企业联盟为主体、以零散小微运输业户为补充、以货运中介为纽带的货运物流市场主体结构,尽快实现从传统货运向现代货运物流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以集装箱、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多式联运,重点培育以跨区域甩挂、网络型甩挂、企业联盟甩挂等甩挂运输,重点支持以及以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为模式的城市配送。三是实现无缝对接,加强扶持支持。积极引导道路货运物流企业加强与铁路、航空、港口、产业园区以及货物资源富集地的对接,实现货运物流的无缝衔接。全市各级相关部门应积极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货运物流业发展,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我市货运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