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四川行政区划部分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意见》指出,“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要坚持五大原则,即:坚持统筹规划,促进率先发展;坚持因地制宜,促进优势发挥;坚持市场运作,促进集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开放合作,促进协调发展。
《意见》明确,相关市、县(市、区)政府是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的责任主体。省级有关部门要制定针对不同区域的差别政策,促进不同区域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壮大。省直有关部门将在项目安排、生产力布局、要素保障、财政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一极”——成都都市圈增长极
成就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空间: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全市,以及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简阳市,遂宁市船山区、大英县、射洪县,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峨眉山市、夹江县。
目标:加快建设“两区、两枢纽、三中心、五基地”,即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内陆开放示范区,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西部通信枢纽,西部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军民融合国防科研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建成西部经济中心,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交通
加快成都主枢纽建设,提升次级枢纽功能,实现铁公水航联运,完善一小时都市圈交通网络。圈外,突出大通道建设;圈内,构建高效便捷网络。
★产业
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核心战略,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为主线,做强做大现有优势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园区
完善都市圈内5个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25个省级开发区、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石化产业基地等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建设一批西部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中园区。
★城镇
加快发展绵阳、德阳、乐山、资阳、遂宁、眉山、雅安等大中城市。大力改善基础条件,积极拓展城市外部空间,合理引导人口、产业集聚,提高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运行效率。
一轴——成渝通道发展轴
变“中部塌陷”为经济发展次高地
空间:自贡、宜宾、南充全市,以及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叙永县、古蔺县,内江市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乐山市犍为县、井研县、金口河区、马边县、峨边县、沐川县,遂宁市蓬溪县,广安市岳池县。
目标:以畅通交通物流网络、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城镇体系建设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工业基础雄厚、多中心城市群的优势,主动融入成渝两个增长极,变交通走廊为通道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改变成渝经济区“中部塌陷”窘境,重点建设成渝经济区长江上游沿江以及成内渝、成遂南广渝三大发展带,建成西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走廊,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次高地。
★交通
加快建设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
★产业
合理分工、错位发展,延展特色优势产业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三大产业带:
长江上游沿江发展带——依托黄金水道,拓展南向贸易通道,形成川南沿江重化工业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建设长江上游综合竞争力强的产业集聚带。
成内渝发展带——形成紧密连接成渝两大都市圈的经济增长带,带动两极纵深地区快速发展。
成遂南广渝发展带——促进丘区加快发展。
★产业园区
依托省级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积极承接成渝两极产业转移,构建统一、高效、开放的物流体系。
★城镇
完善城镇体系建设,借鉴成渝两地统筹城乡改革的示范经验,推进城乡经济相融、产业互动,健全和完善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体系。
一区块——环渝腹地经济区块
打造川渝经济合作桥头堡
空间:达州全市,以及广安市广安区、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泸州市合江县、泸县,资阳市安岳县,内江市隆昌县,遂宁市安居区。
目标:以服务都市、承接转移、形成基地、借力发展为主要任务,全方位加强毗邻地区的通道连接,积极对接产业,发挥配套作用,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交通
完成省市间毗邻区块的同级交通通道连接,形成便捷高效的铁路、高速公路通道。
★水利
以满足产业发展和城镇化需要为目标,重点建设小井沟水库等大型工程和一批中型水利工程。重点实施嘉陵江、渠江等重点中小河流域防洪治理等堤防工程。
★产业
主动承接重庆等地区的产业转移,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平台。面向重庆打造都市农业,建设跨区域现代农产品、都市农业生产基地。
★城镇
积极发展达州、广安等大中等城市。科学定位毗邻县域经济主体的功能,加快中心城市建设,集约发展小城镇。
三大区域齐发力打造新的增长极
-本报记者胡敏
从提出以“一极一轴一区块”来规划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区域发展格局,到《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酝酿出台,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四川主动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谋划区域经济发展“新版图”的雄志勇识跃然纸上。
一个月:新构想血肉丰满
回溯7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成都召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代表四川发言的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建议,以“一极一轴一区块”来规划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的区域发展格局。“一极”即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一轴”即成渝通道发展轴;“一区块”即环渝腹地经济区块。
“这一构想站在省委提出的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总体目标之上,强调依据不同区域发展条件,针对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类指导,激发区域发展活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省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透露,早在会议举行之前,各种调研已密集进行,为这一构想提供了理论支撑。
8月21日,省政府举行专题会议,就如何构建“一极一轴一区块”发展格局、推进工作机制,以及三大区域发展现状、优势产业、突破方向、政策取向等进行深入探讨。会议要求,尽快出台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具体意见。随后,方案逐渐明晰。9月14日,意见送审稿出炉。一周后,经省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正如外界评价,涉及如此大范围的区域发展指导意见,仅用一个月就酝酿而出,是不多见的。这既表明四川“主动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决心,更凸显四川以成渝经济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智慧。
三区域:求同存异个性鲜明
相关人士透露,尽管在7月9日的会议上已基本确定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的范围有15个市,但究竟如何划分并不明晰。最终方案采取“市有交叉、县不重复”原则,根据地理位置、经济联系、交通轴线和通勤距离,在征求各地意见基础上,将“一极一轴一区块”范围划分到县(市、区)。
三个区域特征鲜明:成都都市圈增长极涉及8个市、59个县(市、区),该区域总体上进入了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是成渝经济区内发展腹地最广、集聚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成渝通道发展轴涉及8个市、41个县(市、区),是成渝经济区内工业经济强、集聚人口多、经济发展潜力大的区域;环渝腹地经济区块涉及6个市、14个县(市、区),是成渝经济区内两省市经济活动联系最密切的区域。
差异,意味着不同区域发展必然有不同节奏。意见中,三大区域均以2012年和2015年为节点,同一节点,各有目标。以到2015年为例,成都都市圈增长极要在西部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小康,成渝通道发展轴的人均GDP要超过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则要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
差异,更意味着不同区域发展必然遵循不同路径。意见既强调“率先发展”、“集约发展”、“协同发展”,又坚持“因地制宜、促进优势发挥”,以促进各区域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
存异,也需“求同”。“产业对接”、“基础设施对接”、“社会发展对接”贯穿全文始终。工作重点:一是产业,既提出了支撑各区域加快发展的主要优势特色产业,又强调集聚效应、带动效应以及错位发展;二是园区,强调促进产业基地化、经济规模化,形成不同区域的产业竞争发展载体;三是交通,强调以交通为主的跨区域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四是城镇,将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引入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体系。
省发展改革委透露,接下来,除将协助各地因地制宜选择优势产业、科学选择发展路径外,还将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研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政策,支持区域合作向宽领域、全方位、互相开放方向发展。
主办单位:广元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网站维护:广元市电子政务外网运营中心
蜀ICP备20024448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18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69
联系电话:0839-328709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39-3263686 邮箱:27184742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