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多少呢?”
“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广元市昭化区王家镇小学的操场上,党委书记张凯铌正在向台下的小学生们提问。
台下,同学们踊跃举手回答:“王家贡米、昭化肥肠、紫云猕猴桃、大朝红柿子,这些都是昭化造……我们爱家乡、爱祖国!”
6月1日,王家镇党委书记张凯铌率先走进王家小学,开启了“六一”期间镇党委书记进校园上思政课的帷幕。他以《爱我大美昭化,共谱教育新篇》为题,以故事串联的方式,让同学们了解昭化历史、昭化文化、昭化教育特色,既回顾过去,又逐梦未来。
6月5日,昭化区青牛镇党委书记吴涛为青牛镇小学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吴书记以《爱我大美昭化?共谱教育新篇》为题,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全体师生重新认识了我们的家乡—昭化,从“大美昭化”、“优质教育”两方面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对家乡的热爱。吴涛还对全体学生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树理想信念之魂,热爱中国共产党;二是立民族精神之根,热爱祖国;三是固道德规范之基,做文明学生;四是强成长成才之能,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鼓励学生都能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有道德、有作为的人。最后,吴涛对青牛镇的全体教职工提出要求,勉励全体教师要有教育情怀,为全区教育大梦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有高尚师德,真正做一个师德高尚、行为世范的人民教师;要有丰富学识,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生的“必修课”;要有无限爱心,要真诚地爱教育、爱学生。
“截止6月10日,昭化区12名镇党委书记紧紧围绕脱贫奔康、疫情防控、家乡巨变、教育高质量发展四大主题,进学校讲思政课39堂。他们宣传国家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讲解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成功经验和世界贡献,介绍我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变化,目的就是帮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昭化委教育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刘德清介绍说。
儿童节前,昭化区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子女交流群”,通过给在外游学孩子的一封信等方式来讲述家乡变化、共话教育发展,引导家长、学生充分了解家乡、了解家乡教育,共圆乡村振兴“教育梦”,把思政教育落实在每一个不起眼的细节上。
“思政教育就是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提升我区思政教育水平,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做到校校有特色,班班有亮点,从小在学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昭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局长刘德清说。
近年来,昭化区从建强思政教育队伍、聚焦传承红色基因、掌握思政话语主动权三方面发力,切实加强学校思政教育。配齐建强思政教师队伍。一是对标要求,配齐配足思政教育人员。按照川教〔2015〕41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对全区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专任教师进行清理,应配置思政课专任教师79名,实有思政课专任教师76名,差额3人全部纳入2020年公开招聘教师计划,目前已招考到位。二是提升素质,打造思政教育队伍。区教育局拟定思政课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作为“素质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区教师国培、省培、市培范畴,全覆盖、全方位、高质量提升思政课教师能力素质。三是拓宽渠道,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区委宣传部会同区教育局联合研制《广元市昭化区区级领导兼任教育特邀督学制度》《广元市昭化区区级领导上思政课三年(2020—2022)规划》,邀请县级领导兼任学校特邀督学,每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1—2所学校,每年为学校至少讲一堂思政课;邀请镇党委书记担任学校特邀思政教师,定期进校园讲授思政课。
聚焦传承红色基因。“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昭化初级中学思政课教师谭清萍如是说。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做到立德树人就要以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并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昭化区大力开展党的知识“三进”(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活动,组织教职工、中小学生观看红色经典影片、书籍,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体师生心中生根、发芽,让“红色基因”在全体师生血液中流淌。太公中学、太公小学的红军文化,柳桥小学的礼雅教育、民盟烛光中学的“十真”“十爱”廉洁文化、青牛小学的“勤”文化、区实验小学的“四博教育”、元坝一小的“阳光教育”、王家小学的“和谐共生教育”均在全市、全区产生良好示范效应,学校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掌握思政话语主动权。2020年开学复课前后,昭化区主动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抓牢思政教育主导权,让疫情防控成为学生涵养爱国情感、锤炼道德品质、激发学习动力、强化自我教育的“大课堂”。一是转变思政教育阵地,着力建好云平台。开学复课前,面对学生居家学习、线下教育“失灵”困境,及时把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转移到网络平台。运用“昭化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学习QQ群,分享学习资源。依托学乐云、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建组织42个、开班会133节次、办活动96次、做宣传325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育,让“键对键”补位
“面对面”,实现师生“心连心”。二是转变思政教育内容,着力强化系统性。开学复课后,各学校从疫情防控中深挖教育素材,上好开学第一课;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上好形势与政策分析专题课,分享师生战“疫”故事会,多形式、多维度、多层面引导学生科学理性看待疫情,增强学生主动担当、抗击疫情、努力学习的行动自觉。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网络文化作品征集等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心理需求。三是转变思政教育主体,努力实现多元化。引入多方力量,转变话语体系,革新宣传方式。会同区卫健进行卫生防护宣传、心理健康方面教育,遴选疫情防控、一线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志愿者讲述自身战“疫”故事,通过“昭化教育”微信公众号推出抗疫专题文章80余篇。各方教育力量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讲好中国正能量故事,引导师生仰望星空,心系国家和民族,使他们认识到到自己既是国家进步的受益者,更要成为这种进步的有力推动者,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征程之中。
据悉,昭化区教育系统以“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发展”为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牢牢把握加强党建引领教育发展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采取多种方式,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科教学中,用党的理论武装师生思想,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全过程,为师生补足精神之钙。目前,全系统正全面实施“凝聚力工程”“素质提升工程”“红色基因培植工程”“暖心关爱工程”“示范引领工程”“清廉工程”等六大工程,党建与教育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深度融合,在思政教育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