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本网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五项管理”和“双减”背景下的学生社团建设 ——记旺苍白水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四创新”模式

“五项管理”和“双减”背景下的学生社团建设 ——记旺苍白水中学学生社团建设“四创新”模式

日期: 2021-11-17 来源: 旺苍教育 羊东梅 白水中学 周碧清 分享:
【字体: 打印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五项管理”和“双减”背景下,旺苍白水中学坚持“为学生健美人生奠基”的育人思想,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学生社团建设上下功夫、出实招,从而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和艺术修养提升。

创新社团课程设置 落实体育美育并举

体育运动在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肥胖与近视、锤炼意志、健全人格等方面起着最重要的作用;而艺术教育是开启学生心智与情感大门的钥匙,孕育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而且对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白水中学坚持体育美育并举,社团课程设置以体育社团(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象棋等)和艺术社团(合唱、器乐、绘画、书法、阅读与观影、演讲与口才等)为主,兼顾科技社团(机器人、无人机),学生既要提高身体素质,又要提升艺术修养,因此每一位同学在体育和艺术两类中各参加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为了提高社团活动质量,化解人数超过30人的大社团现象,学校又将部分社团分为A(提高班)、B(基础班)两个班组,共有18个社团26个班组

同时,每个社团需制定社团课程计划、训练计划,每个辅导教师需要撰写课时教案,每堂社团课需要有过程记录表,每位学生需要有社团活动成长档案,以此推动社团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创新师资自培模式 弥补教师能力不足

白水中学作为乡镇初中学校,社团辅导师资方面严重匮乏,特别是在全校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共需要26位社团辅导教师,而该校仅有8名艺术、体育专业教师,由于经费和地理位置的限制难以在校外聘请,于是学校采取“1+1”的内部培养模式,每名艺体专业教师作为种子教师,然后在文化课教师中选拔有象棋、书法、主持等爱好和特长的教师教师加入种子队伍,保证18个社团各有一名种子教师,然后每一名种子教师带一名有相关爱好的非专业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徒弟既要积极通过书本、视频自学理论和实操,又要主动跟着师傅学课前备课、现场训练、战术指导,按照“书本学理论”“视频学规则”“师傅学实训”的原则不断提高专业辅导能力。

创新社团活动形式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在具有竞技性和可评比性的社团里,每位学生确定一位目标对手,形成“比拼氛围”。同时采取每半期一次的“升降级”模式,即同一社团A班组(提高班)的学生在每半期的活动积极性、进步程度、学习效果等综合评价中位列后三位将自动降级到B班组(基础班),而B班组中综合评价前三位的将升入到A班组中,这样对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每个社团制定学生活动成果展示标准,每两个月展示一次,对获得优秀成果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学校通过举行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征文演讲等活动来集中展示学生成果,并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家校群发布,让学生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

对于一些竞技项目的体育社团,学校采取“邀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为他们提供与周边兄弟学校学生社团“练兵比武”的机会,同学们在丰富的活动中热情不断高涨,兴趣更加浓烈。

创新管理考核机制 保障社团顺轨前行

社团辅导教师采用双向选择聘用制,学校根据社团设置提供辅导教师岗位26个,全校教师均可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采用志愿申请的方式报名,学校社团建设领导小组在申请教师中通过评议、面试等方式确定最终的辅导教师,并签订责任书。学校在每学年初根据各社团设置人数招募学生,对一些招生难的社团给予支持和帮助,保证足够的参与人数,如果学生中途流失达到20%,该社团辅导教师将自动解聘,两年内不得再聘为任何社团辅导教师。

坚持问卷调查评价制与现场观摩评价制相结合,通过对辅导教师的责任心、理论水平、示范能力、指导能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调查摸底与现场考核进行综合能力评价,对评价得分较低的教师进行约谈,并限期提升。

每学期末将举行“社团成果展示周”活动,各社团将全校集中展示一学期来的优秀成果,并给予一定的经费对评选出的优秀辅导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坚持巡查和考勤全覆盖,每节社团课一位校级领导巡查活动质量,一位专职考勤人员考核迟到早退,对辅导教师进行了全程有效的监督和促进。

开展学生社团建设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五项管理”和“双减”精神的重要措施,是落实“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作为乡镇初中学校,在开展此项活动中尽管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瓶颈,但其开创性够足,步伐坚定,效果初显。只要方向正确,措施有力,及时总结优化,将会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契合新时代育人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网站主管部门:广元市教育局信息中心 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电子路384号 电话:0839-3263630 传真:0839-3263600

举报电话:0839—3261337(信访科) 举报邮箱:2631218546@qq.com 其他举报方式:0839-3263600(传真) 信函邮寄:广元市利州区东坝电子路384号(市教育局办公室)   邮编:628017 市纪委驻教育局纪检组信访举报电话:0839-3239860 主办单位:广元市教育局 蜀ICP备16025822号-2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7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