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又见春茶绿,十里闻茶香。
春天的广元大地,生机盎然,采茶人分外繁忙。这份繁忙里,藏着春茶采收的甜蜜和喜悦,也藏着奋力冲刺“开门红”的十足干劲,更藏着产业协同绘就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广元茶韵醇厚、茶质上乘、茶品珍稀。近年来,我市以科技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做优茶品质、做响茶品牌、做大茶市场、做深茶融合,奔赴产业新赛道,广元正在为一片片“金叶子”赋予全新未来。
插上科技的翅膀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广元的茶叶种植,已面貌一新。
日前,在青川县沙州镇青坪村“白叶一号”茶叶产业基地里,记者发现,错落有致的梯田埂上,有监控摄像头、数字显示屏等科技范儿十足的设备。数字显示屏上,茶园温度、湿度等一目了然。
青青白茶苗,浓浓帮扶情。2018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的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落户湖南、贵州、四川3省5县,给当地百姓带来党的温暖和致富希望。目前,茶产业已是青川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这几年,在浙江和四川的共同努力下,青川县摸索出“白叶一号”种植和管护的“5+7”栽培技术体系,即新建基地要“选好地、改好土、开好沟、配好水、栽好苗”,茶园管护要“重改土、促开沟、强采摘、精修剪、勤施肥、控杂草、防病虫”,保证茶苗种活、管好。
当千年茶韵遇上数字浪潮,插上科技翅膀的“白叶一号”不仅提升了产业效能,更重塑着文化传承的方式。这片浸润着科技基因的“金叶子”,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让科技与产业融合。”市农业农村局经作站站长、市茶叶产业专班成员侯春霞介绍说,全市茶叶重点乡镇和主要茶叶园区应用网络信息平台,完善园区生产、专家咨询、产品追溯“三大可视系统”,实现茶叶基地网络化、可视化和精准化管理,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面100%。
除此之外,全市每年组织茶产业企业参加各种推介活动,连续多年在国内大中城市举办推介会。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拓宽茶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产品远销亚、欧、美、非等地。
创新驱动活力足
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又到了春茶采摘的时节。眼下,在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茶叶园区,茶农们正忙着采摘今年第一批春茶。得益于该县建设的“米仓山茶全产业链数据平台”,一条条科学的技术措施为茶农和茶企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旺苍县各大茶叶园区,每隔一段区域就矗立着智能虫情测报站、茶园气象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旺苍县茶产业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任勇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米仓山茶全产业链数据大平台,将茶叶全产业链通过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工具可视化集中展示呈现,可更好发挥数据服务与实体产业价值。”
茶科技创新是推动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米仓山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旺苍县茶叶龙头企业,这段时间,公司三江加工厂也开始繁忙起来,今年将承担旺苍县30%左右的春茶生产。
“我们米仓山茶业三江加工厂现有三条生产线,每年能加工3000吨,生产黄茶、绿茶、红茶,还新研发了黑茶,茶叶的品质逐年提升,茶叶的品牌效益也逐年提高。”厂长何多喜甚是骄傲。
为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茶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升茶叶生产的科技含量。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组建技术专家组、专家工作站,开展技术服务,联合实施科技项目20余项,引进推广茶叶新品种15个,新技术、新机械、新工艺20余项,全市茶叶生产技能人才突破6万人。
同时,建设旺苍县茶种业园区、茶叶科创中心,收集、引进茶树种质资源350余份。先后制定颁布广元黄茶、米仓山茶、七佛贡茶、青川白茶系列技术标准10个,编制发布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团体标准《广元黄叶茶冲泡与品饮指南》和国家供销总社行业标准《广元黄叶茶》。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广元正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打造茶产业发展新引擎,让茶香飘得更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敬梅
编辑:刘敏 校对:何沂薇
责编:张长春 编委:刘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