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压实责任。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年终目标绩效考核权重提高到6%。15个县级部门和39个乡镇分别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每个乡镇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4名,每个村配备协管员1名,构建县、乡(镇)、村三级责任体系。二是把控质量。分类编制完善红心猕猴桃、川明参等9种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创新“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推行“户收村运乡处理”污染治理机制。目前,已建设废弃物收集处理池1200余个,全县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5%,绿色食品认证基地面积达21.2万亩。三是从严监管。强化源头、流通、产品监管,将远程可视化监管设备连接至县级监管平台,为39个乡镇配备“移动巡检箱”。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配套建立主管部门监管平台和农资店管理系统,将全县869家投入品经营门市部、店铺网点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农产品质量信息实时查询。目前,已建设园区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13个、村级农产品检测室1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