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广元市人民政府门户网蜀ICP备0900403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应对早春低温??鱼类水霉病防控刻不容缓
一、水霉病的特点
水霉病是养鱼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生鱼类的真菌病之一,引起此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水霉病多发于晚冬和早春时节。水霉病一般会感染受伤的鱼和鱼卵,感染后的鱼在伤口处长出一堆灰白色的霉丝;水霉寄生于鱼卵时,可见鱼卵表面有放射状的菌丝,鱼卵形似“太阳籽”。
二、感染水霉病的原因
1.?水霉病主要发生在越冬期(水温13~15℃),水位浅、水质清瘦的池塘最易发生,水霉菌于10~15℃时最适合生长。
2.?水温低于15℃时,鱼类代谢减缓,免疫功能下降,难以抵抗病原菌。
3.?水霉病为真菌感染,但部分养殖户误用氯制剂或抗生素(仅对细菌有效),反而破坏水体菌藻平衡,加剧病情。
三、水霉病的症状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或淡黄色棉絮状菌丝;鱼体游动迟缓,运动失常,行动呆滞,食欲减退,最终食欲减退衰竭而亡;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四、水霉病的预防和控制
(一)预防
1.池塘消毒
在放苗前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
2.水质管理
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温、溶解氧、pH等水质指标稳定。
3.饲料投喂和日常巡塘
要保证科学合理投喂饵料,少量多次,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和鱼类消化不良。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类的摄食、活动和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4.减少鱼体损伤
拉网、捕鱼时应避免机械损伤,鱼种入塘前用安全的药物浸浴鱼体消毒;定期杀虫,防止虫咬伤口继发感染,伤口是感染水霉病的重要条件。
5.鱼卵水霉病的预防
产卵池及孵化设备可用聚维酮碘溶液进行浸泡消毒,将鱼卵置于5~10g/m3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浴6~12h,隔1~2天再浸浴1~2次,尽量提高孵化水温,每天定时捞除死卵。
(二)控制措施
1.升高水温
水霉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28℃时受到抑制,因此提高水温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2.科学用药
可使用防治水霉病的新型国际兽药复方甲霜灵进行治疗;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和免疫多糖,提高鱼体的免疫机能。中草药辅助:使用含五倍子末、大黄的中药制剂,收敛伤口并抑制真菌,减少药物残留。
五、特别提醒(水霉病误区)
1.?认为鱼体表看不到白毛就没有发生水霉病,但是等看到白毛的时候水霉病就已经是后期。
2.?水霉病会导致鱼体大量死亡,会导致溃烂部位继发细菌感染而造成鱼的大量死亡。
在进行鱼类水霉病的预防和控制时,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药物使用不当对鱼类和水体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注意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如戊二醛和苯扎溴铵不能同时使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