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守交通卡口、小区志愿服务、运送防疫物资……一个个财政人的身影出现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付出和坚守彰显了财政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时刻的使命和担当!
于杰:他们来支援广元,我更有义务去照顾他们
近日来,先后有600余名市外医务人员支援广元疫情防控,市疫情应急指挥部后勤保障组为做好支援队的后勤保障,统筹调度各方物资,统计、分发、搬运、清点,披星戴月,大家都熬红了双眼。
于杰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国库科的一名业务骨干,负责全市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同时,他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几年来与妻子一直分居两地,两个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全是他一人承担。
10月6日,因利州区进行临时性管控,在单位值班的他看到后勤保障组工作人员调集、分发物资工作量大,便主动帮忙统计、联络,一忙就忙到凌晨3点。傍晚的时候,因外援队伍即将陆续抵达广元,外援后勤组需要增加充实人员,他又毅然舍小家为大家,按组织要求转战外援后勤组继续战斗。
“他是个完美主义者,只要他经手的工作,哪怕一角一分,他都会分毫不差地核对清楚。”这是同科室的同志对他的评价。这一次他又把这股较真劲儿带到物资统计、分发上,工作细致到一瓶酒精、一副手套都没有遗漏,凡是他负责的物资台账都有总账、有明细,并具体明确到各酒店联络员。
天气转凉,当他得知很多医护人员还穿着短袖的时候,便立即把这个情况向上级汇报,在领导的协调下紧急调用防寒服612套用于外援队。平时,哪个医护人员感冒了、牙疼了、眼睛不舒服了,需要剃须刀、洗面奶等生活用品,无论多晚,无论多琐碎的事项,他都是秒回应、全记录,第一时间想办法协调处理,保障这些支援者的生活需要,“他们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机会,不辞辛劳来支援广元,我更有义务去照顾好他们”,于杰如是说。随着外来支援队伍的陆续增加和全员核酸的持续推进,各医疗小组的防疫物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物资到了就第一时间挨个配送到各个驻点酒店,每次分发完物资,都已是凌晨。有一次,半夜回到家,他躺到床上,孩子还没有入睡,“爸爸,你终于回来了,今天上网课有些地方我没听懂。”“明天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或者请教同学,好吗?”他轻轻地说道。“爸爸,我想妈妈了。”“等我们打败了病毒,我们就可以见到妈妈了,乖,快睡觉吧。”他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的头发。
天蒙蒙亮,孩子还在熟睡,他推开孩子卧室的门悄悄看了一眼,转过身又出发了。
王斯阳:挂念我的小家,更想保护我们的大家
“上一轮的同志已经撤下来了,你们的任务就是赶在6点之前,准时到达火车站报到。”10月6日,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利州区进一步加强临时性社会管控,王斯阳被安排到上西火车站开展为期10天的火车站卡点执勤。“出站口卡点的同志请注意,即日起新增南充市跨市州流动人员排查管控!”每次换班前,他都会认真阅读重点地区排查提示表,按照分类管理要求给出站人员做分流,将返广人员、转乘人员、有风险旅居史人员、红黄码人员及重点地区人员分流至相应卡点。“请问出去哪里可以住酒店?”“请问转乘怎么走?”“请问哪里可以做核酸?”是王斯阳这几天回答最多的问题,“请大家不要拥挤,保持距离”是他这几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因为穿脱防护服不方便,他都尽量少喝水,每天十二个小时下来,衣服早已打湿,声音也逐渐嘶哑,身体的疲累没有把他打垮,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执勤的第四天,王斯阳家所在小区被临时管控,其父母之前也被封闭管控在另一个小区,家中只有妻子独自带着3个月大的孩子。换班后,他才看到妻子的几个未接来电,电话打过去知道情况后,他迟疑了几秒,但仍对妻子说:“媳妇,我过段时间就回来陪你和孩子,这段时间要辛苦一下你了。”挂断电话以后,他没有给任何人提起这件事情,那一晚他没有像往常那样倒头就睡着了,心里始终压着一块石头,总觉得喘不过气来。第二天,他还是按照往常的工作节奏继续执勤,其他同事都没有发觉什么异常。
“你放心!我们一定会协调好,组织就是你最大的后盾!”单位通过其他渠道知道这个情况后,第一时间向其爱人电话了解最新状况,并协调社区、小区送去生活物资,尽全力帮助解决他的后顾之忧。
“要说一开始心里没有思想斗争,那是骗人的。在亲人最需要的时候,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本应该守护在身边。但转念一想,现在我们的城市‘生病’了,如果都挂念着自己的小家,那谁来保护我们的大家呢?共产党员就应该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我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王斯阳质朴的话语展示了财政年轻党员在危急时刻不怕困难、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演绎出最美的“红色逆行”。
张正刚:“橄榄绿”变身“志愿红”,抗疫一线显本色
“我这个干儿子比亲儿子还亲啊,背我们上下楼梯,脚都崴了,那么严重,还跑上跑下照顾我们老两口……”,两位年迈的老人紧紧握着一名中年男人的手,泪眼婆娑地说道。这一幕发生在疫情期间洪福苑小区二单元一对老年夫妻家中,男子叫徐正端,今年74岁,因骨质增生伴有高血压,常年在家不能下楼,其妻刘清芳,今年72岁,身体也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回家。而被这两位老人紧握着手的便是洪福苑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张正刚,张正刚平时可没少去他们老两口家,买米面油是家常便饭,疫情期间更是忙的不可开交,每次核酸检测老人不方便下楼,张正刚就从六楼背下楼去做,徐大爷两夫妻都亲切地喊他“张儿子”。邻居们都说徐大爷有福气,遇到了比亲子女还好的小张同志。
张正刚是一名退伍军人,转业后到市财政局工作,目前是市财政局驻枣林村的驻村队员。从军20年,在部队时便曾被评为“学雷锋标兵”,军人本色早就让他把扶老携幼作为生活中的一件日常事。10月6日晚,利州区进行临时性管控以后,张正刚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主动联系所在的陈家壕社区,亮明党员身份,加入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伍,平日里的热心肠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当选为洪福苑临时党支部副书记。张正刚也不负众望,动员小区党员12人、大学生志愿者2人加入到小区疫情防控之中,有序组织开展小区核酸检测、信息统计、生活物资配送、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小区出入值守等工作,早出晚归,默默付出。
秋意渐浓,十月空气中已带着些许寒意,但他总是抢着值守深夜和凌晨的班次,别人值守两个小时,他主动值守四个小时,小区居民有任何困难他都热心帮忙。在小区,遇到居民向他伸出大拇指点赞时,他总是笑着说:“再难的工作也得有人干,我是党员,是退伍军人,又是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我应该多做点。”
暖心、细心、耐心,是小区居民给张正刚和他的志愿者朋友们的评价。
李巢魁:扎根社区守卡口,甘做居民“小太阳”
“2幢2楼那个老太太又把垃圾扔到小区门口了,你马上跟她联系一下,我们好组织人员清理了。”社区工作者冉必平正在街道巡查,“好的,已经跟她联系过了,她马上就回来。” 李巢魁答复道。
1996年出生的李巢魁,今年8月被单位安排到上西街道皇泽寺社区参与兴和丽景小区的卡口值守工作,负责小区的文明城市创建和疫情防控工作,这一待就是40余天。
前面那一幕,就是他这一个月来遇到的最大“难题”,这次文明城市创建检查每次总会提到这个老太太的名字,着实让他头疼不已。为了彻底解决小区环境卫生问题,李巢魁连续一周守在老太太的楼下,只要见老太太提着垃圾袋下楼,就跟在她后面,当她扔到小区门外的时候,他就不声不响地捡起来扔回小区垃圾回收桶,最后,老太太在他的言行感化下,再也没有乱扔垃圾了。现在老太太每次看到李巢魁,总会笑呵呵地说:“娃儿啊,这下我没有乱甩了哈。”
10月6日,利州区发布进一步加强临时性社会管控的通告后,李巢魁立即变身为小区的“守门人”。“大哥,这是你的出门卡,你拿好,然后在这边登记一下,2小时内必须要赶回来啊。”督促小区居民出入扫码测温、组织全员核酸检测,联系医务人员为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上门做核酸,小区内处处留下了他的身影。
10月9日,在皇泽寺社区党委的牵头下,兴和丽景小区临时党支部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小区临时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第一时间组织小区党员召开党员大会,对小区的防疫工作进行分工,带领党员继续开展“敲门行动”,确保小区居民核酸检测全覆盖。
“2单元家里有小朋友的下楼采核酸啦,请大家让要上网课的小朋友先采核酸,他们采完还要上网课哈。”他提着小喇叭在小区里吆喝着。在临时管控期间的几次全员核酸中,他组织小区居民分楼、分栋有序下楼采核酸,核酸检测率达到了100%,受到了小区业主和社区的一致好评。
小天地,可有大作为。在这一个多月里,李巢魁与小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现在大家都亲切的称他“小李”。“现在小区的每一张面孔都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这里不止是我工作的地方,更像我的家一样,我愿做一个温暖的‘小太阳’,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单位地址:广元市利州区东坝文化路60号 联系电话:0839-3263273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05 蜀ICP备1900410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1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