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是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直接出资管理的国有独资企业,业务涵盖信函、包裹、报刊等普遍服务业务,快递物流业务,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务,以及电子商务业务。2023年位列世界500强第86位、世界邮政第1位。
集团设一、二级审计机构47个,专职审计人员1,462人。集团总部设审计部和2个分部,邮储银行总行设审计局和7个分局。集团审计实行全网计划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调配、业务质量统一管控、年度绩效统一评价,正加快从“问题揭示型”向“价值增值型”审计转型。
一、聚焦核心功能定位,以高标准审计助推“人民邮政为人民”落实落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中国邮政内部审计始终围绕党组关于普遍服务“优先投入、优先保障、优先发展”的要求,全力助推集团践行“人民邮政为人民”的企业宗旨。
一是牢记“根”和“魂”,助推普遍服务让党中央放心、人民满意。普遍服务是邮政法赋予中国邮政的法定义务,是中国邮政的“根”和“魂”。邮政审计始终把提升普遍服务供给质量、提高人民满意度作为审计重点,纳入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重要内容,以及常态化开展中央预算内资金审计和专项审计调研,同中央要求、百姓期盼对标对表,全力保障用邮需求、优化客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普遍服务质量持续优于监管要求,网点营业时长和四项基本业务开办率保持100%,乡镇网点覆盖率和建制村直接通邮率保持100%;全国抵边自然村全部通邮,边海防稳定通邮,机要通信连续17年万无一失;省会城市间普邮时限远优于上级考核标准,人民用邮服务的普遍性、均等性、可靠性、经济性得到强力保障。
二是牢记主责主业,助推快递物流行业国家队能力建设。中国邮政是我国快递物流产业布局中的唯一央企、关键少数。邮政审计始终把提升竞争能力、服务好“双循环”作为立足点,通过精准揭示物流体系建设运营堵点、邮区中心成本管控漏点、国内快递市场拓展痛点、国际业务发展难点等背后根源问题,推动邮件处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国际物流自主能力、应急保障能力等改进提升。2018年以来,邮政快递产品业务量、全网日处理能力快速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建立海外仓;在疫情、地震等重大危急关头,邮政始终冲锋在前,做到“国家需、邮政在”。
三是牢记普惠金融定位,助推服务乡村振兴协同发力。金融是国家对反哺普遍服务的一项制度性安排,业务定位于服务“三农”、城乡居民和中小企业。邮政审计紧盯中央政策落实,助力打造惠农生态体系和提升小微金融质效,近五年,涉农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均实现高速增长。创新开展金融网点营业机构负责人离岗审计、保险外勤队伍管控审计、理赔管理风险防控审计等,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能力。
二、聚焦国企改革提升,以高效能审计推动中国邮政做优做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他指出,要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邮政内部审计始终围绕党组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深化改革重点举措,助力企业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一是围绕核心竞争力,服务集团构建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是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的核心。邮政审计始终遵循行业规律、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强化行业对标,推进企业建立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邮储银行通过对审计发现的信息化投入与行业差距,信息科技人员短缺等问题全面整改,加快科技赋能,实现营收跑赢国有大行,增幅居第三位。邮政快递物流部门对审计发现的设备运行效率不高、智能化设备配置不到位、信息系统管控存在断点等问题逐项整改,推动邮区中心人均处理效率较2019年翻番。
二是围绕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服务集团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邮政审计作为集团董事会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的办事机构,重点关注企业在业务运营、风控管理、信息科技等方面,与行业发展、时代变化、监管要求等不相适应的治理机制和能力短板,推动企业治理能力提升。近五年通过强化审计整改,促进集团建立合规管理组织机构,完善合规评价考核体系,健全从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处置、报告到评价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机制,推动集团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业务协同、成本管控、风险合规、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度233项,风控管理更加科学。
三是围绕发展活力,服务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处于核心地位。邮政审计始终将阻碍企业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作为各类审计项目的关注内容,重点围绕快递业务“六大改革”和市场化用工机制改革等开展监督。通过揭示邮区中心管理体制、快递网络运营模式不符合行业规律,人员配置激励政策不符合市场规律等问题,有效推动邮区中心“减架构、减层级、减人员”;推动快递组网模式进一步优化,邮车日均行驶里程较2019年提升53%,投递员人均日投递件数提升75%。
三、聚焦高质量发展,以高价值审计推动中国邮政厚植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邮政集团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着力推动各板块业务在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紧盯精益管理,推进快递业务降本增效。中国邮政快递业务历史上管理相对粗放、用工机制较为僵化、科技投入长期不足,运营成本大幅高于行业。2019年以来,集团党组将降本作为重中之重,内部审计聚焦“揽收、内部处理、运输、投递、管理支撑”环节和人工成本、外包费、运输费等重点成本;通过推进科技赋能、邮车智能调度、先进设备投入、信息系统建设和构建外包管理体系等,助力提高产能和效率。2020—2024年快递件均成本大幅降低。
二是紧盯能力创效,推进高效业务快速发展。EMS快递、金融等是邮政集团利润的重要来源,其发展成效关乎邮政健康、稳定发展大局。近年来,邮政审计高度关注高效业务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持续跟踪特快市场拓展、特快专网建设,促进EMS在社区团购、医疗卫生、极速鲜、电商退换货等领域取得新突破,近五年EMS收入、结算差额率持续增长,全程时限稳居行业第二;促进中邮保险突出价值创造,建立专业化投研平台,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和保费结构,近三年新业务价值年均增速高于同业上市公司。
三是紧盯资产价值,推进投资效能提升。中国邮政作为老牌国有企业,资产量大、但闲置率相对较高。近年来,邮政审计持续关注资产使用效率和价值提升,通过资产专项审计调查和清理,推动盘活闲置房屋、运输设备,收回被无偿占用资产,促进建立资产使用运营评价体系,资产闲置率明显下降。在资产投资方面,通过竣工决算审计和专项审计,推动邮政建立投资项目效益量化模型和后评价体系,快递件均处理成本大幅降低。
四、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以高品质审计推进中国邮政“大监督体系”织牢织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他还强调,“要更好发挥审计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的独特作用”。邮政集团着力构建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专责监督为核心、职能监督为主线、业务监督为基础、各监督方式有机融合的立体化“综合监督”体系。
一是在推动构建大监督体系上主动作为。邮政审计作为集团大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推动纪审协同、巡审联动、业审结合、财审融合,建成“审计成果共享、审计整改共推、执纪问责结果互通、监督队伍共建”的长效机制。2024年集团审计部与财务部联合开展业务外包专项检查、经营数据造假核查、“小金库”排查等多项工作;抽调审计骨干查处重大腐败案件、参加巡视巡察;特别是建立审计整改集团总办会审议机制,形成衔接顺畅、监督有力的大监督格局。
二是在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斗争。集团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严肃查处国有企业存在的靠企吃企”要求,安排审计连续三年组织邮政全系统开展“靠邮吃邮”专项整治;同时构建15个审计模型对“靠邮吃邮”违规问题开展动态实时监控。此外在经济责任、内控评价等审计项目中,始终将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作为监督重点,着力揭示利用职权谋利、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违规违纪行为。
三是在监督执纪问责上从严从重。邮政集团党组高度重视审计成果运用,建立以审计监督为起点、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的工作机制。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既交得出去,也处理得下去。对查实的问题,该处理的处理、该处分的处分、该问责的问责,绝不姑息。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中国邮政将以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把党寄予的深切期望牢牢扛在肩上,立足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定位,全面、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坚实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