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审计监督部作为公司内设专职审计部门,紧紧围绕公司“优化管理、提档升级、创新突破”工作总基调,为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强化机构建设,明确职责定位。公司实行“管审分离、审计集中”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强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统一管控、统一审计标准、调配审计资源,构建上下联动的审计格局。内部审计实行计划管理,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内部审计计划服务于公司改革发展和年度重点工作,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对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审计实行轮流审计,确保全面覆盖,不留监督死角;对重大投资项目、重大风险领域和重要直接出资企业实施重点审计。
完善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按照“以风险为导向、以治理为主线、以效益为目标”的审计理念,为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定和完善有关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体制、职责权限、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审计结果运用以及责任追究等内容。新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1-7号》,从审计人员履职规范、审前工作、现场实施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内部审计行为。新制定《内部审计工作指引1-19号》,从公司治理审计、资金运营审计、基建项目审计等方面,指导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内容、操作实务和流程。2024年,新出台《内部审计整改约谈暂行办法》,进一步压实审计整改责任,增强整改的刚性约束,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风控审计联动,提升审计能力。审计监督与风险控制协同配合、相互赋能。风控前端介入公司重大经营活动的研究论证并开展风险审查,能够在初期掌握相关业务活动的风险点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的优化建议、后续风险监测的关注重点。依托专职董事、专职监事、外派财务总监、风控部门、纪检部门等五个管理条线构建“五大联动”风险管理机制,定期从多层级、多岗位收集汇总风险信息,不但实现了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控制,更有利于提升审计方案质量,明确现场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能。同时,借鉴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确定新增项目的风险审查重点,全面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加强审计整改,健全违规追责。公司要求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制定审计整改方案,建立问题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措施、分管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实行“清单制+销号制”的审计整改机制,确保审计整改落到实处。通过内部审计有效地促进化解项目风险,并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持续跟踪落实,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制定《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界定责任追究范围,细化责任追究标准,明确追究程序,确保责任追究工作能够落实落地,目前已完成2起违规问题线索核查和移交。
构建信息系统,提高审计效率。2023年,审计监察部结合本公司业务数字化转型和内部审计数字化能力的实际情况,实施省内审协会组织的招标课题《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研究》的研究工作,公司在数字化审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工作,构建“三重一大”决策、投资、财务、资金、运营、内控等业务信息系统相融合的“业审一体”信息化平台,借助信息化技术发掘各种难以梳理和发现的问题,极大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