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位地址:利州东路一段753号 邮政编码:628017 电话:0839-3263076
广元市人民政府门户网蜀ICP备09004036号-1 政府网站标识码:5108000045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002号

我市出台外贸突破性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鼓励企业“抱团出海”争取国际订单
http://swj.cngy.gov.cn/New/show/f4f7fa71-3d51-49c0-94c5-f56c2d5f035d.html
广元市外贸突破性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方案
(2025-2027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广元外贸突破性发展,现结合广元实际,特制定本攻坚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发展大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广元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用好用活区位、资源优势,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加快贸易方式、商品结构、口岸建设、要素市场等转型升级,培育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大力实施外贸突破性发展三年攻坚行动,推动广元外贸增量提质,为加快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7年全市外贸发展实现“三个明显”,即:一是进出口规模明显提升,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80亿元左右,跨进全省第二梯队;二是外贸结构明显优化,铝基、硅基等新兴产业进出口规模显著增长,粮食、能源资源和设备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三是外贸实绩企业数量明显突破,自营进出口实绩企业突破100家。
三、重点行动
(一)实施贸产融合行动
1.强化外向型项目招引。围绕“1+3+3”工业优势主导产业招引,重点招引“大进大出”贸易体量大、“低进高出”科技含量高的外向型项目。把进出口实绩作为重要招商因素,将进出口额上千万元的招引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库,每年新招引进出口额上千万项目1个。
2.壮大涉铝产品贸易规模。发挥中国西部(广元)铝锭贸易中心、西部再生铝贸易中心、中再云汇等平台作用,推动广元经开区、旺苍退役光伏组件循环再利用产业园、青川庄子产业园、剑阁金剑工业园、昭化区铝制家居产业园内重点铝企拓展国际化布局,推动涉铝产品加快走向国际市场并较快形成出口规模优势。畅通铝锭等大宗商品进口环节,推进进口来源地多元化。补强产业链,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延伸发展,力争2027年涉铝产品进出口额达到50亿元,其中再生金属进口转关试点成功后,再生铝进出口达到20亿元。
3.提升特色农产品进出口规模。依托阿曼“中国广元展览馆”等平台,推动“广元好水”、米仓山茶叶、青川食用菌、苍溪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品开展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强化品牌培育,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基地+农户”联盟发展模式,提高出口规模和附加值,力争每年新增出口农产品原料种植基地备案2个,年均增量超过1亿元。积极打造川陕甘高品质水果集散地,力争每年新增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2个。
4.推动硅基产品出口。加快发展硅基新材料,切实推动石英砂、天然气等资源综合利用、高效转化,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增强玻璃、玻纤、晶硅光伏等重点领域供应链优势和出口竞争力,力争2027年硅基产品出口达到10亿元。
(二)实施主体培育行动
5.提升国有企业外向度。立足“国字号”,唱响“国际歌”,引导市投发集团、广元铁发公司、市园投公司等国有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外贸进出口业务,力争2027年进出口额上亿元的市属国有企业1-2家。
6.壮大骨干企业贸易规模。强化商务、海关、税务、外管等部门联动的骨干企业跟踪联系机制。支持企业增强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国际市场综合竞争优势,引导和激励企业稳定并扩大进出口规模,力争2027年进出口额上千万企业达到30家。
7.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推动展会、平台、信保、融资、信息等服务保障措施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集聚,提升国际市场拓展能力。鼓励“广元造”企业走国际化道路,推动形成一批产品竞争力较强、细分领域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广元造”外贸企业。持续开展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力争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5家以上。畅通内外贸一体化流通体系,培育一批双循环示范企业。
8.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出口。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对外贸业务的开拓。充分挖掘未开展外贸业务的专精特新企业出口潜力,进行全面走访摸排,对有开展外贸业务意向的专精特新企业,“点对点”开展政策宣讲和外贸业务辅导,每年新增3家专精特新企业开展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
(三)实施国际市场开拓行动
9.拓展国际市场。用好“川行天下”平台,积极组织、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链博会等国际国内知名展会,助力企业拓展合作渠道、争取国际订单,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展会不低于100家(次),现场签约意向累计金额不低于1亿元。增强企业国际贸易意识,鼓励企业“抱团出海”,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发挥商协会、驻外机构等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商务对接和考察活动,举办海外专场供需对接活动,向国际市场进行宣传推广、市场推介,服务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10.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外贸企业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主动对接国际产品标准,提升进入国外市场的能力,提高供需对接精准度和匹配有效性。支持外贸企业开展境外专利申请、商标注册、质量认证,指导企业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引导企业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市场开拓,对外贸企业数字化营销给予支持,降低企业开拓市场成本。
11.推动服务贸易出海。鼓励我市文化和旅游贸易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广元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积极申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优化文化、旅游供给,提升入境游服务便利化水平,为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提供坚实保障。
(四)实施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培育行动
12.加快跨境电商发展。依托跨境电商专委会持续开展跨境电商系列培训。与重点跨境电商平台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企业专项对接和出海活动,采用“一事一议”方式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积极申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力争202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1亿元,年交易额上千万元的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达到5家。
13.完善海外仓布局。支持重点外资、外贸企业境外建设或租赁自用仓、公共仓。依托中欧、中老、中越班列目的站、枢纽城市等关键节点打造“广元外贸集散中心”,力争到2027年,建设海外仓5个以上,引导拓展增值服务功能。
14.引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引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生产型企业提供报关、报检、信保、融资、知识产权、出口退税等综合外贸服务。力争到2027年,培育本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1家。
(五)实施平台通道建设行动
15.推进外贸集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广元国际铁路港在推动对外贸易集聚发展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加工贸易订单转移、企业转移、产能整合,力争2027年,国家级开发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超过70%,省级开发区进出口总额占所在县区进出口总额超过80%,培育引进加工贸易企业3家以上。高质量推进利州区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农产品)建设。
16.申建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公用型保税仓,深化与省政府口岸物流办、成都海关和海关总署的对接,积极申建广元保税物流中心(B型)。
17.提升国际班列通道功能。探索建立中欧班列组合港模式,开发拼箱、组货业务,服务中小微企业卖出去、买进来。聚焦煤炭、木材、粮食等大宗物资,积极组织货源,加密开行中欧、中亚、中老等国际班列、再生铝铁海联运班列、“俄罗斯—广元”木材班列,力争每年开行国际班列达到50列以上,2025年、2026年、2027年通过国际班列开展进出口的贸易规模达到1亿元、2亿元、3亿元。
(六)实施数据回流行动
18.加大非自营进出口的摸排与转化。全面摸排市内企业外贸业务市外代理情况,鼓励建立自有渠道、锁定自有客户、落实扶持政策,分类转为在市内开展自营进出口。对结转出口或为市外企业提供配套生产服务的企业,鼓励承接自有订单,推动尝试开展自营进出口。对通过跨境电商承接订单开展进出口的企业,鼓励优先采购市内货源,选用本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促进自营业绩增长。
四、保障措施
19.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市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出台激励外贸发展支持政策,用于龙头企业招引、重大平台建设、国际市场开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方面。
20.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社会开放意识,推动外贸知识进党校、进高校、进课堂,将外贸知识纳入我市职业院校选修课程。增强各级干部外贸发展意识和能力,组织市内干部分批次赴开放地区挂职锻炼、跟班学习,推动各县区商务与农业、经信、科技等部门之间干部定期交流。市、县联动开展外贸政策业务培训,每年培训企业200家次以上。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供应链运营管理等专业人才纳入我市急需紧缺人才政策支持范围,每年引进外贸相关人才,在创业资金、金融贷款、办公场所租赁等方面给予扶持。
21.完善金融政策。进一步优化出口信保承保和理赔条件,拓展产业链承保,加大对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承保支持,全市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额年均增长50%左右,企业覆盖面保持80%以上。支持金融机构以企业提供的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进出口货物订单、出口退税凭证等为基础,向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免抵押”的信贷产品。鼓励银行机构在认真做好贸易背景真实性审核、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在授信、放款、还款等方面持续优化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服务。引导和鼓励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落实好再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创新和完善适合中小微外贸企业特点的小额度、短期险、多频次、快放款、轻担保的专项融资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提供更多汇率避险产品和服务,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水平。
22.优化营商环境。建立“一对一”挂联机制,攻坚小组办公室梳理企业问题清单,商务、海关、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直达现场,会商解决企业难题,构建“企业出题、部门答题、直达快解”的工作机制。攻坚小组办公室每月调度,掌握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度,强化督促督办和信息反馈。引导外贸企业使用中国(四川)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开展货物申报等业务,助力提高通关效率,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内容。
23.加强外贸企业用工服务。加大对外贸企业减负稳岗的支持力度,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大力推广“直补快办”经办模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将重点外贸企业纳入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范围,加强人社专员指导服务。
24.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进出口总额纳入“拼经济、比发展”财政激励约束机制,每半年根据进出口总额(占70%)、增长贡献率(占30%)测算总得分。总得分排名全市第1的县区,奖励100万元,未完成目标任务且排名倒数第1的县(区)上解市财政100万元。广元经开区完成目标奖励200万元,未完成,上解市财政局200万元。广元国际铁路港完成目标奖励50万元,未完成,上解市财政局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