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程措施补齐农村供水短板。统筹水利发展资金及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00余万元,新建及维修各类供水工程110处,其中集中供水工程26处,分散供水工程84处,提质 2558户9930人饮水安全问题。投资41万元,对6座小型水库日常运行、监测预警、白蚁防治等进行维养和防治,提升水库安全运行效能,巩固农田灌溉生产用水。
以隐患排查夯实夏季用水需求。构建“部门监督+乡镇自查”常态机制,重点对场镇、农家乐、民宿、宾馆等人员聚集区域拉网式排查饮水隐患300余家次,实时分析管网流量、水压等数据,确保夏季用水高峰期供水有保障。夏季高峰用水期间,曾家镇、两河口镇跨乡镇启动“一供一补”“水厂联动,水压互补”的供水模式,保障了沿线供水安全、高效,消除了安全隐患,筑牢了安全供水基础。
以制度措施提升饮水保障水平。出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护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供水管护网络和分类管理制度,提前做好供水调度,实施“高峰多送”“低峰多储”“夜间合理降压”等措施,确保水量足、水压稳。同时,每季度对全区千人以上集镇及部分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全方位检测,今年上半年水质检测合格率达91.38%,确保了水质干净卫生、安全达标。
以“新农水”探索城乡供水新模式。坚持人饮灌溉协同化、城乡水务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工程规范化、工程管护专业化“五个原则”,持续开展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探索县、乡、村三个层面供水新模式。目前已成功申报羊木镇、曾家镇、中子镇为全省首批乡村水务建设镇,将有效推进水美新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有力有效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