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调度指挥,及时预测预报。针对每次降雨,做到“尽早预报、马上会商”,针对性召开防汛联合会商会议,发挥45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19处山洪监测预警设施“数字屏障”作用,与上下游、全区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点、水库水电站、在建工地等2042名责任人时刻保持通信畅通,实现雨情和水情共享、共用。收到各级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发布至5级群防体系责任人,构建了“上下联动、整体发力、各司其职”的防御体系。
(二)抓细隐患排查,提升整治精度。一是区防指成员单位共排查点位553处(山洪灾害危险区85处、拟新增山洪灾害危险区8处、在册地灾隐患点55个、地灾在建工程8处、疑似地灾点位6个、桥梁152座、道路12条、网红耍水地8个、涉水在建工程8个、便民桥漫水桥197处、水库水电站14处),发现隐患30个,已完成整改21个,正在整改9个。二是区防指印发《关于禁止汛期到河道、水库、水电站、溪沟、网红耍水地等危险水域游泳、戏水、钓鱼及其它水域活动的通告》,落实专人盯守易发多发险情河段以及漫水桥(便民桥),严禁任何户外涉水活动、强制劝退涉水人员。三是省暗访督查组反馈的4个点位13个问题已全面整改到位。
(三)细化转移举措,提升避险能力。一是健全完善“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转移避险责任体系。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智障人员等特殊人群落实“党员干部+网格员+监护人+特殊人群”的“一对一”包保责任。二是细化预案措施,科学确定避险场所、人员转移路线,让群众转移时“方向对”“跑得快”。三是全过程细化转移人员安全管理,刚性执行“三个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确保避险撤离不丢一户、不掉一人。
(四)强化应急准备,提升应急能力。全区成立各类应急救援队伍177支3914人,储备各类应急装备物资11万件套(其中,前置救援队伍151支3115人,前置救援装备物资1.4万余件套)。常态化开展应急演练,确保应急救援队伍全员在岗待命,确保一旦发生险情,人员队伍赶得上、技术力量跟得上、应急物资补得上。
(五)加强值班值守,提升管理水平。严格落实24小时领导带班和人员值班,加大对各乡(镇)、水库水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在建工程等相关责任人抽查力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确保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各项防范措施处置及时、应对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