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胤 吴筱洁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牟津雨 王志勇
在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红星村,村医罗明正这一年接触了一个新玩意儿——医保结算系统。在他的工作桌上放着电脑、社保卡读卡器等,他说这套设备让他这个小小的村卫生室有了点大医院的“味道”。“在我这看病,也可以拿医保卡挂号,当场就报销。”罗明正介绍说。
为进一步健全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村卫生室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利州区在广元全市率先试点,启动村卫生室医保联网结算工作,切实解决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便捷:即时结算 个人不垫付
3月28日一大早,村民刘炳雪就来到红星村卫生室。“罗医生,我来了,这春天气候变化太快,一不小心就感冒了,我过来拿点药。”刘炳雪一边拿社保卡一边说。罗明正接过社保卡,在读卡器上一放,电脑上就出现了刘炳雪的个人信息,罗明正在电脑上为她挂好号,然后细细询问刘炳雪的情况。
“我给你开两天药,你回去吃了观察下情况。”罗明正起身去药房拿药。趁这空隙,刘炳雪向记者称赞道:“以前想刷卡报销,至少要到镇卫生院才可以,现在就在村里就可以报,小病小痛我就不用往镇上跑了。”
配好药,罗明正在电脑上输入刘炳雪的症状以及开具的药物等,点击结算,页面显示刘炳雪这次看病花费西药费15.84元,中成药16.74元,总共32.58元。再点击医保支付,根据门诊统筹报销比例,在村卫生室看病可以报销50%左右,当即结算后,刘炳雪最终只需付16.44元。“你看,现在看个病,真是越来越便宜了!”刘炳雪笑着说,“又简单,不像以前报销还要准备一堆资料去跑几个地方,这儿马上就算出来报了。”
成效:不跑远路 患者留在基层
如刘炳雪所说,过去在村卫生室看病拿药是无法报销的,只有到镇以上的医院看病才能刷卡报销。作为乡村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村民最亲近的医疗机构,村卫生室却没有被纳入医保范围,这让很多农村患者感到不便。“一生病就往镇上跑是觉得麻烦,但是在村上又报不到,没办法。”宝轮镇老林村村民李天碧说,很多小病就拖着过去了。
“虽然看个门诊是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对于老百姓来说,都还是想能省就省点。”罗明正说,以前他的村卫生室经常面临“无患可医”的局面。自从医保结算系统开始使用后,村卫生室有了大变化。“现在哪怕是在我这拿一块钱的药,都能报,患者不用为了报销跑远路,慢慢就留在当地看病了。”现在,罗明正最多的时候一天看了20个患者,患者量比之前多了50%左右。
此外,因为使用这套系统,村医看病也更加规范了,患者就诊时间、症状、所开药物在电脑上一目了然,从村到镇到区,每级都能查看,规范了村医行为,相较于手写处方也减少了出错可能性。
投入:专项资金+专人培训
对于许多农村居民来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到镇级医院看病都很少,因此强化村级卫生室建设是解决广大农村患者看病难、看病远的有效途径。“为了增强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我们对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村医业务水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因为报销问题,很多患者还是未能真正在家门口看病。”据利州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陈贵虎介绍,为了打通百姓就医“最后一公里”的梗阻,利州区于去年5月实现村卫生室医保联网结算工程,利州区政府投入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网络通信、打印设备、社保卡读卡器、耗材硬件设施。同时,通过比选优势网络建设运营商,专项负责全区所有村卫生室的网络安装和维护。
自此,村医可通过专网连接登录四川省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广元这个系统与医保平台实现了中心对中心,村医可以使用这个系统为老百姓看病开处方并可与医保平台直接结算。据了解,这个系统里面还有辖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居民前去就诊时系统能自动显示该病人的健康状况,还可查看该病人在市内就医的历史记录
设备装好后,利州区卫生健康局专门组织了几次培训,让全区村医集中起来学习操作,区上培训后,由镇卫生院再组织培训,反反复复学习,让村医学会使用。“对于部分年龄过大的村医,实在还学不会的,有问题提出了,我们随时派人下去指导。”陈贵虎介绍说。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