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电离辐射是什么吗?
也许你知道的——电离辐射就是我们俗称的核辐射,它是可以让人身体受损或死亡的可怕射线,是大家避之不及的事物。
也许你不知道的——社会中有一群人,他们不仅不能躲避核辐射,还要天天面对它,接触它,操控它。他们就是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工作人员
具体指哪类人群?
放射工作人员是指在放射工作单位从事放射职业活动中受到电离辐射照射的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对放射工作单位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和划分。一般来讲,放射工作人员可以分为医疗卫生机构从事放射诊疗的放射工作人员、工农业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核工业系统的放射工作人员以及科研、教育、兽医等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工作人员受到
电离辐射侵害后会如何?
放射性疾病是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后,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的疾病。放射性疾病按照发病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疾病和慢性放射性疾病。按照照射途径不同,可分为外照射放射性疾病和内照射放射性疾病。按照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度放射性疾病、中度放射性疾病和重度放射性疾病。
当放射工作人员受到电离辐射侵害后所引发的疾病就被称之为职业性放射性疾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电离辐射而引起的疾病。
我国职业性放射性
疾病有多少种?
我国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现行有效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13种疾病列入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目录,分别为: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肿瘤(含矿工高氡暴露所致肺癌)、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性复合伤、放射性白内障、铀及其化合物中毒和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为及时掌握全国和区域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发病特点、规律和趋势、影响因素,修制订相应的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法规、政策与标准,评价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效果,保护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9年开始,卫生部通过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组织开展了“职业性放射性疾病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
01
每个省份放射工作人员数量、个人剂量监测率调查。
02
每个省份选择不少于50家医院,开展放射工作人员数量、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等调查。
03
针对高风险工作岗位,开展重点监测。近年来突出对介入、核医学、高氡暴露矿工等工作人员的调查和监测。
04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05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情况调查。
06
过量受照人员医学随访。
监测工作显示:我国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得到了有效保护,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数量显著降低。同时,随着监测工作的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喜欢就点一下(づ ̄3 ̄)づ
微信扫一扫关注该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使用完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