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卫健委建立三级医院定点联系指导县区疫情防控工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元市卫健委主动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先后下发了《关于市级三级医疗机构定点联系指导县区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三级医疗机构定点联系指导县区医疗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发热门诊(诊室)分级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市级三级医院定点联系指导县区工作机制,组建由市中心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等6家市级三级医院的六个工作组,包片负责联系指导1-2个县区,全面加强县域和基层医疗防治能力,努力实现三个“确保”目标。
一、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明确指导重点。夯实县域防控责任和力量,由市卫健委相关科室负责人带队,6家市级医院抽调呼吸、感染、院感等专家建立市级专家组,市卫生计生执法监督支队参与,重点针对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设置、首诊责任制的落实、院内医学留观人员的安置、防控和救治知识培训宣传等方面指导。二是督促整改效果。1月22日至23日市级专家组迅速到各县区开展第一轮指导,针对疫情防控的应急预案、工作流程、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置布局、消毒隔离防护准备、人员培训等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指导,帮助解决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设置布局和流程中的问题,全市87个发热门诊迅速设置公布,全疫情防控网迅速织密。
二、多措并举全面提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8日至29日,市级专家组再次到各县级定点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县内交通卡点检疫点等点位,针对第一轮指导发现的问题,结合各县区实际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管理,提高早期识别和鉴别的能力。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在确保消防安全的前提下,遵循“一进一出,凡进必检”工作要求,分散接诊,阻断医院感染传播风险。
二是最大限度避免医院就诊引发交叉感染。做好防控形势的分析研判。在1月31日紧急临时停止个体门诊部、诊所的诊疗,各级各类医院部分易引发交叉感染的诊疗活动和项目。同时开通疫情期间线上就医便民通道,联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为市民提供免费在线问诊服务,市中心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等医院分别先后开通在线问诊等便民服务。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为慢病患者送药上门。市医疗质控中心针对疫情和专业实际,制定印发口腔耳鼻咽喉头等专业诊疗规范,指导各医疗机构防范院内感染。加强住院病区和陪护探视人员管理,严格陪护/探视人员监测管理。
三是科学有序、高质高效抓细。全覆盖落实首诊负责制,全面筑牢县域疫情防控网底。规范医学观察标准,严禁在非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执行省、市、县三级会诊;提高检测能力,新增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医疗机构,确保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多学科综合,实施中医药干预、心理干预,专家组对确诊患者诊疗方案根据病情实时讨论,实施个体化治疗,截止2月23日24时,6例确诊病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实现了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分级防护,保障县区防护物资配备,持续培训。
四是科学储备救治力量,建立全市医疗救治力量梯次储备库。对全市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情况进行全面登记和统计,建立了第一梯队为首战力量213人,第二梯队为储备力量460人,第三梯队为后备力量435人,第四梯队为支撑力量506人的全市医疗救治力量梯次储备库。并全面完成对储备库医务人员的救治与防护全覆盖培训和考核评估。
三、分区分级差异化指导
一是结合分区防控抓重点。针对苍溪、剑阁确诊病例抽派市级多学科专业专家重点支援指导。其他县区开展整改“回头看”。二是实施发热门诊分级管理。结合各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我市发热门诊(诊室)设置标准,实施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级管理,执行发热门诊(诊室)一把手负责制。目前发热门诊52家,改建为发热诊室35家。
开展三轮指导工作以来,发现问题苍溪县11项,剑阁县13项,旺苍县15项,青川县13项,利州区7项,昭化区18项,朝天区15项,现已基本整改到位,部分需持续改进。通过指导,基层预检分诊、首诊负责制得到落实,发热门诊、通道建设、病区管理、医废处置得到规范,外出务工人员免费健康服务工作有序开展,县区疫情防控工作一次比一次好,薄弱环节和短板基本整改到位,有效地提升新冠肺炎防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