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广元日报》评论员文章:不惧伤痛 身残志坚——二论学习李化武自立自强的先进事迹
广元日报社
不惧伤痛 身残志坚
——二论学习李化武自立自强的先进事迹
当前,全市开展向自立自强的抗美援朝老战士李化武学习,就要学习他“不惧伤痛、身残志坚”的革命斗志。这对于全市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凝心聚力、增强斗志、攻坚克难、担当作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身残志坚是李化武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法宝。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浴血奋战、英勇顽强、保家卫国,不幸身负重伤,昏迷了三天三夜,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伤痛折磨,截肢和摘除眼珠带来的巨大疼痛让他撕心裂肺、彻夜难眠,经历多次手术,终于稳住了伤势。从此,他失去右眼和双前臂,成为一级伤残军人。他曾陷入人生低谷——以后怎么生活?为了鼓励李化武,医护人员给他讲述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保尔·柯察金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点燃了他不惧伤痛、坚强生存的希望。他在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学会读书、看报、写信,相继入团入党,加入省革命残疾军人课余演出队,学会吹奏口琴。他与战友们一起创作一个个展现伤残军人生活和风采的文艺节目,感动和鼓舞了不少人。
思想觉悟不断进步,革命斗志越来越坚强。李化武想到自己才30岁,“不能在休养院住一辈子”,决心离开休养院,回家乡搞生产,自食其力,为国分忧,为党添彩。1963年,李化武主动离开休养院,回乡带头搞生产。经过艰苦努力,耕田、犁地、挑粪、凡壮劳力能干的活,他一样不落下。在生产劳动中,他残缺的胳膊时常被磨出血,肿得像馒头一样,没有一次被困难击倒,没有一次想打“退堂鼓”,没有一次想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从不给组织添麻烦,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学习李化武不惧伤痛、身残志坚的革命斗志,就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担当作为、奋勇前进。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市委八届二次全会各项部署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切忌“躺平、躺赢”不担当不作为的思想,必须进一步勇于担当作为,坚决丢弃“不思进取、小富即安”思想,增强危机意识、争先意识,面对工作中各类矛盾、困难、挑战,敢于涉险滩、下深水、劈波斩浪、勇往直前、敢争一流、久久为功;坚决摒弃盆地意识,增强改革开放意识,“跳出广元看广元”,把广元置身全省、全国来看,扬长补短,敢于创新,打破常规,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紧追标兵,甩掉追兵,才能弯道超车、后发赶超;坚决抛弃等靠思想,增强发展意识、拼搏意识,在干中争、在争中干,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大胆作为、有效作为;坚决放弃“发展与己无关”的局外人思想,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拿出昂扬向上、殚精竭虑、昼夜兼程的精气神,心无旁骛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深抓细、抓出更大成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编辑:
罗杰
校对:
罗旌
值班编委:
刘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轻触阅读原文
广元日报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知道了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
分析
微信扫一扫可打开此内容,
使用完整服务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听过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