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6.26国际禁毒日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2022年6月26日是第35个国际禁毒日
毒品与疾病
毒品不仅破坏吸毒者正常生理机能,导致精神和心理障碍,危害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吸毒还容易引起多种疾病的传播,如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就是其中一种。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以肝损伤为主的传染性疾病。
全国每年在80万余特定人群中开展的HCV的感染状况监测结果显示,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高达38%~ 43%。四川省哨点监测结果显示近三年吸毒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为25%~30%,而根据2006年的调查显示,我国一般人群HCV抗体阳性率为0.43%。可以看出,吸毒人群的HCV抗体阳性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
丙肝传播途径
那么,哪些途径可能会感染丙肝呢?
丙肝与艾滋病有共同的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
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多数患者是通过共同针头、针管或者其他注射毒品的器具引起的,此外使用被污染且未经严格消毒的针具、医疗和美容器械可导致经血传播,共用剃须刀、牙刷,消毒不严的纹身、穿耳洞等都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在个别情况下,性行为也会造成丙肝的传播,特别是患有性病或艾滋病、多性伴人群或者有不洁性行为,都会增加丙肝感染风险。
感染了丙肝的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同样有一定概率感染丙肝。
而共同生活、学习,一般的生活接触(例如:握手、共同用餐、游泳、礼节性的亲吻、共用马桶等),蚊虫叮咬,喷嚏咳嗽等都不会传播丙肝。
丙肝危害与诊断
HCV急性感染者约有75%-85%会发展为慢性HCV感染,可导致慢性肝炎、肝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既然丙肝的危害这么严重,那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丙肝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进行丙肝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丙肝抗体(抗-HCV)可以了解丙肝病毒感染情况,抗-HCV阴性表明一个人从未感染过HCV,而抗-HCV阳性表明一个人感染过丙肝病毒,但不能确定现在是否患有丙肝,需要进一步进行核酸(HCV-RNA)检测来确认。HCV-RNA阳性则说明此人为丙肝现患病例,具有传染性。
丙肝筛查检测
哪些人需要进行丙肝检测呢?
根据《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WS/T453-2014)规定,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准备进行特殊或者侵入性医疗操作人群,以及肝脏不明原因生化检测异常者需要进行丙肝检测。
具体而言,以下人群应该进行丙肝检测筛查:
1 | 有静脉注射吸毒史者 |
2 | 有职业或其他原因(纹身、穿孔、针灸等)所致的针刺伤史者 |
3 | 有医源性暴露史,包括手术、透析、不洁口腔诊疗操作、器官或组织移植者 |
4 | 有高危性行为史,如多个性伴、男男同性恋者 |
5 | HCV感染者的性伴及家庭成员 |
6 | HIV感染者及其性伴 |
7 | HCV感染母亲所生的子女 |
8 | 可能接触过含HC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如破损皮肤和粘膜被HCV感染者血液污染、早期(90年代以前)输血或供血史等 |
9 | 准备进行特殊或侵入性医疗操作(如输血、各种有创导管及其他有创介入、内镜、血液透析)的就诊者 |
10 | 肝脏生化检测不明原因异常者 |
HCV感染高危人群应及早筛查。其他需要HCV筛查的情况请遵医嘱。
丙肝治疗
万一不幸中招得了丙肝,也无需太过紧张,随着临床治愈率在95%以上的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us,DAAs)问世,丙肝成为了第一个可以被治愈的慢性病毒感染疾病。
我国目前已将DAAs纳入国家医保,其价格大幅下降,大大提高了丙肝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可及性和可负担性。目前我省每个县(区、市)都至少有一家丙肝定点医疗机构,提供丙肝的规范治疗。
丙肝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疗机构,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感染了丙肝的妇女应该及时治疗,治愈之前应避免怀孕,以免造成母婴传播,危及下一代健康。
丙肝预防
目前丙肝尚无疫苗进行有效的预防,早认知、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丙肝蔓延的有效方法。
拒绝毒品、合理安全用血、拒绝不安全性行为,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丙肝的有效措施。对于吸毒人群,避免共用针具,进行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均可以有效降低因吸毒造成的丙肝感染风险。
总之,丙肝可防可治,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是遏制丙肝传播的根本措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一个没有丙肝危害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