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广元分公司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明确:新冠病毒传播途径有3种: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气溶胶传播也可能造成感染。
什么叫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是由极其细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中,随着空气一起流动,而不是因为重力落到地面。
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可以通过气溶胶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
在病毒传播的语境下,气溶胶传播指的是空气中直接含有这样的病原体颗粒,被健康人吸入造成感染。
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病毒通过气溶胶的传播更加隐匿。
一般情况下,质量大的飞沫、尘埃很快就会落到地面;而质量小的飞沫核则在空气中几乎不下沉。
这些气溶胶是怎样产生的?
两种最典型的途径就是咳嗽和喷嚏。咳嗽和打喷嚏能够雾化感染者上呼吸道上附着的唾液,甚者可能“扯下”一部分上呼吸道表皮细胞随着喷嚏喷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气溶胶。
当然,正常的呼吸也可以产生气溶胶,只不过比咳嗽和喷嚏产生的量小得多。
哪种环境气溶胶感染风险会更高?
不通风的环境中,包含病毒的气溶胶会在空气中停留很久。比如,患者乘坐电梯后,电梯中就会有病毒的气溶胶,而由于空气流通较差,如果健康的人随后进入电梯,传染风险会增加。
所以,进入电梯的人都建议佩戴口罩,不能因为电梯里面只有一个人就不戴。
此外,含病毒的气溶胶可能沿中央空调系统、下水道系统等相对封闭的循环系统进入房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全空气系统的中央空调,不同房间内空气会交叉流动,容易造成交叉污染。这类中央空调一般用于商场、机场、体育馆、礼堂、影剧院等场所,所以在疫情期间要停用。
为防止下水道的气溶胶传播,需及时给地漏加水,形成有效的堵塞,以免气溶胶逆行进入室内。防臭地漏可有效避免气溶胶逆行。
新冠病毒会通过窗户通风飘进家吗?
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可最大限度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
4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在接受解放日报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除了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两种途径之外,还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而空气传播最重要的要素就是高浓度病毒颗粒的气溶胶。如果在室外,由于空气气流的作用,感染者排出的高浓度气溶胶可以很快被新鲜空气稀释,达不到感染人体的浓度,也就造不成这种威胁。而在空气不流通的室内环境,高浓度的气溶胶可能会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即使感染者已经离开了这个空间,后续进入的人仍有可能被感染。
正因如此,保持开窗和空气流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反过来看,如果室内的含有高浓度病毒颗粒的气溶胶经过开窗被吹到了户外后,很快被稀释,也不太可能造成“跨楼”传播的现象,王新宇解释。
踩上了气溶胶怎么办?
专家认为,不用过于担心,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室外和室内穿的鞋子都是分开的,出门穿的鞋子可以放在门口,不放到室内来。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参照为鞋子消毒的方法,在鞋底喷洒消毒水。
预防气溶胶传播还有什么措施?
戴口罩、勤通风、不使用中央空调、不随地吐痰。
一要取消一切人员聚集活动,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来访;
二要常开窗,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三要做好日常家庭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坐垫等重点部位用 75% 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四要讲个人卫生: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弯曲遮掩口鼻;
五要避免空气和接触传播:家庭成员要避免接触可疑症状者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个人生活用品;就餐时,公筷分餐,快进食,少说话,相互交流不宜近,避免握手和拥抱,拱手微笑讲礼仪;
六要密切关注家庭成员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自觉避免接触他人,佩戴好口罩后尽快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全力配合治疗。
责任编辑:陶伟
编辑:郭幸鑫
审核:谢春燕
来源:央视新闻、广州日报、钱江晚报、南方都市报、长江日报 、健康成都官微、曲靖疾控、广元市疾控中心
喜欢就点一下(づ ̄3 ̄)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