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

探索“六个一”山区救援新体系 构建多层级急诊急救新模式

日期: 2019-02-12 来源: 本网 分享:
【字号: 打印

 青川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院前急救也称现场急救,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已经受到社会和医疗单位的广泛关注,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病人的生命安危。近年来,青川县卫生计生局高度重视急诊急救工作,牢固树立急诊急救意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完善,逐步建成了具有青川特色、可复制的符合交通不便、幅员辽阔的山区救援六个一多层级急诊急救新模式。

一、转变一个工作思维。针对专业救援人员少、常规培训人员不固定、培训方式单一、实践演练少、院前、院内救援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我们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主动对接市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并得到省急诊急救质量控制中心的大力支持。适应现代急诊急救新理念,变被动学习和接收指令性救援为主动作为,完善工作机制,建设急诊急救队伍,救援指挥端前移,构建多方参与救援。通过不断转变观念,逐一化解我县急诊急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二、组建一个救援体系。成立了全县卫生计生系统县域指挥中心,由局长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任副总指挥,医政医管股、疾病防控妇幼服务股、综合监督股等业务股室、县级医疗机构分管副院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向上直接对接市120指挥调度中心,向下调度全县8个片区所设分中心,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将分别建立急救站,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卫生站设立临时急诊急救网点。在全县形成指挥统一、资源整合、调度统筹、横纵相连、深入网底的急诊急救网络,有效开展医疗救援工作。如遇突发事件,以伤情发生地为圆心,启动救援体系和应对机制,重特大事件指挥长或副指挥长靠前指挥,一线调度,提升指令运行效率,有效落实了院前和院内急诊急救工作要求。

三、构建一个核心网络。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救援核心,半径辐射到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有救援能力的村卫生站,形成了我县的三级应急救援联动网络体系。如遇发生重大或特重大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同步上报市120指挥中心和县卫生计生系统急诊急救指挥中心,接受统一调度和指挥,并主动联系所在地中心卫生院或临近乡镇卫生院参与紧急救援,县级医疗机构和参与救援的所有医疗机构同时启动救援机制,做好应急准备或到途中转接分流,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抢救成功机率,缩短了抢救时间。

四、形成一个联动机制。突破了医疗救援工作只是卫生计生部门一家单位的事的传统思维,将此项工作提升到政府关注、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社会共建格局意识上来抓。县政府将基层党委政府安全生产的工作责任纳入到救援工作的成效考核中,获得了较大支持。县卫生计生系统急诊急救指挥中心与乡镇人民政府对突发重大事故的救援工作注重协作,信息互通,形成工作合力。在近年来处置的几起重大事故中,区域协作指挥、圆心网络救援以及部门乡镇配合、群众参与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援任务。

五、培育一支救援队伍。对县内医疗救援力量进行了调整,优化了各医疗机构的救援力量。在县级层面成立了60余人的县级医疗救援队和依托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了应急队伍;乡镇中心卫生院按照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生、2名执业护士和1名救护车驾驶员;普通乡镇卫生院按照至少配备1名执业医生、1名执业护士和1名救护车驾驶员的标准,全面组建成功了县内应急卫生救援队伍。

六、打造一批急诊科室。医疗急救工作开展的好坏,除了有一批专业的救护人员外,还需专业的急诊急救设施设备。我县结合县情,按照要求制定了全县医疗机构的急诊科建设标准,明确了配置要求。县级医疗机构全部健全了急诊科室并高标准配置了人员和装备。三年来,积极向县财政争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资金780万元,专项用于对全县36个乡镇卫生院急诊科室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对乡镇中心卫生院和边远乡镇卫生院配置了除颤仪、全自动洗胃机和心电监护仪;对79个急救网络哨点村卫生室配备了急救箱。目前全县4家县属医疗卫生机构和36个乡镇卫生院急诊室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流程规范,大大提升了我县紧急救援能力。

 

地址: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东路726号 联系电话:0839—3265881
主办单位:广元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蜀ICP备2022000738号-1   
网站标识码:5108000002   川公网安备 51080002000298号
Baidu
map